“十四五”专业及学位点建设专项调研座谈会召开
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交大方案”的思路,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围绕郑庆华副校长提出的“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需要调研的十大问题,本科生院面向全校组织了大讨论大调研系列会议。6月2日下午,“专业及学位点建设”专项调研会在主楼第二会议室召开,郑南宁院士、何雅玲院士、吕毅校长助理出席会议,二十余位专家、教师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郑庆华副校长主持。
郑庆华介绍了“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系列调研的背景。他指出,学校正在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人才培养系统按照党委常委会的总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指导,立足“坚持一个使命,培养两个爱好,实现三个跨越”核心,提出人才培养规划十大问题,并面向“C9+4”高校开展了充分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他希望与会专家解放思想,为“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提出宝贵建议。
教务处处长徐忠锋,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梁栋分别对C9+4高校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调研情况作了汇报。徐忠锋介绍专业布局的主要思路,指出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特色不突出、交叉融合不足、基础学科专业对各专业发展以及新兴专业培育的支撑作用不够、部分优势专业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梁栋对学位点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学校要对学位点进行前瞻性和综合性的评价,调整更要考虑学科生态链的健康发展。明确学科群建设中不同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学位点规划要综合考虑学校状况与国家需求,促进服务国家需求与学校发展定位的有机统一。
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郑南宁院士表示,解决问题必须要思考最基本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学科、学位点、专业的一体化建设,厘清三者关系。他指出,本科专业是凝聚人才的基础性环节,要将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科和学位点实力,发挥学科的建设引领作用和专业的建设基础性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形成良好的协调运行机制,激发活力。何雅玲院士表示,学校“十四五”规划调研节点关键,影响深远,要“敢于动已有的奶酪”。针对专业老化问题,她指出,短期会影响本科招生及专业分流,长远会导致学校人才培养落后于国家战略布局,使得学校声音变弱,应当超前思变,及早布局,突破机制体制改革难点,思考从二元到多元教学新模式的发展,充实教师队伍。校长助理吕毅表示,在新兴学科领域,面向未来的脑科学的建设很有必要,在交大医学的发展上,脑科学相关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基础,下一步需要引进人才,引入医工结合的措施,将潜在学科优势发挥出来。他还提出,可以将生命学院的相关专业与医学院培养体系相结合。
在座专家领导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新行业呼唤新专业,新发展呼唤新方向。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徐自力提出,交大的本科专业及学位点建设应当立足于学校整体定位和社会需求,稳扎稳打,不人云亦云,注重学科与专业结合,不断丰富老牌强势专业的内涵,同时积极扶持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新学科落地。医学部副主任贺浪冲说道,要积极推动学科间的交叉培养,如医工结合,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脑科学的发展。最终培养出知识体系广、专业能力强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形成具有交大特色、呼应时代需求的特色强势专业体系。
郑庆华对调研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指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增强交大与国际高校的横向比较。二是在调研时需进一步增强专业和学科点与社会需求、产业发展、报考热度的对接。三是更进一步深入揭示校内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与师资力量和学位点数量之间的关系。四是应当针对本校专业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纵向比较。郑庆华总结了专业和学位点的建设工作需要遵守的四个原则:第一,要坚持一体化规划设计的原则。学科、学位点、本科专业建设要系统考虑,同时要结合师资、招生、就业、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第二,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特色,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地比数量,不简单地追求专业的覆盖以及交叉;第三,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位点、学科建设、学位学科点建设作为抓手,将师资队伍、基层学术组织、教学组织围绕人才培养凝聚统一;第四,专业内涵、课程体系、培养方案都要坚持与时俱进,师资队伍的建设、评价考核导向要不断适应新形势。
专业及学位点的建设与发展是学校强内涵、大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学校人才培养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完善调研,汇聚智慧,统筹推进,紧紧围绕“三个面向”,做好“十四五”期间学校专业及学位点建设规划,推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工作行稳致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十四五”专业及学位点建设专项调研座谈会召开
相关推荐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工作推进会
- 创新港高端人才生活基地项目面向全校教职工开放
- 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举办“科创月”系列活动
- 张迈曾书记一行看望慰问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
- 西安交大三项指标进入人民网《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TOP10
- 搬迁过渡期创新港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服务工作图解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职工大会暨“科创月”动员大会召开
- 药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科创月”活动抢先看
- 【思源时评】最是吃劲的时候,越要镇定!
- 西安交大附中男女篮勇夺中国高中篮球联赛(陕西赛区)双冠
-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创月”活动抢先看
- 裴春芳:疾风知劲草的时刻,我们需要凝聚意志和力量
-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刊发西安交大专家谈改革开放系列文章
- 【掌中陕西】这次回家乡湖北,不是为了团圆
- 【一院一品】人文学院:人文精神鸣高岗,文脉之火涌朝阳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精神分裂症肠脑轴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 西安交大学生创业项目即将登录央视《创业英雄汇》
- 费强:立德树人,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西部大地上
- 学校举行“博士生高质量毕业助推行动”专题研讨会
- 【创新高地风正劲】人居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人居环境显特色,学科交叉谋发展
新闻公告
- 学校即将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举办2020年第二期新任职干部培训班 10-25
- 西安交大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乒乓球赛冠军 10-24
高考招生
-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