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专家学者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主讲“健康之我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林 胡思睿)9月12日,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来我校学南校区进行学术交流,作“健康之我见”学术报告。樊代明院士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等职务。曾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樊院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
校长杨宗凯会见樊代明院士
讲座开始前,校长杨宗凯在信远楼人文学院办公室会见了樊代明院士。杨宗凯代表学校对樊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能够邀请到樊院士这样著名的医学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对拓展学校师生的学术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希望樊院士发挥自身在“整合医学”领域的引领作用,支持和推动学校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发展。
会见结束后,樊代明院士以“健康之我见”为主题,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整合医学与人文关怀,现代医学的出发点、思维方式、健康的本质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盛宴。报告会由人文学院院长赵卫国教授主持,人文学院及终南文化书院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学术报告。
报告会伊始,樊院士肯定了科学技术对于当代医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直言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但同时,当下医疗现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为之反思。首先,科学技术对于人体结构的研究已经相当细致,但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对灵魂根源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他风趣幽默地指出这是“魂不附体”;其次,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对于人性的认识、生命的呵护方面的价值与伦理观念已经十分丰富,现在却让让只有两百年历史的西方医疗文化统治全球,在樊院士来看这是“力不从心”;最后,人类的疾病发展至今,无论是种类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如果只用传统方法去解决人体的复杂问题,只会“事与愿违”。
樊院士指出,面对这些问题,当代社会要有解决办法。他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首先,要坚持医学的人文性,而不能将之简单地视为科学。“人”是文化的主体,也是医学应该坚持的重点。其次,要坚持人体的整体性。生命是以整体的形式而存在的,樊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科学所追求的精准性实际上是以牺牲整体性为代价的。第三,坚持生命的复杂性。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复杂到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掌握它,我们不能只用还原主义的方法去分析生命。第四,樊院士强调科学研究要坚持开放性。医学是多元的,人体是复杂的,病人之间是异质的,不能只以同质性去分析疾病。在这里,樊院士特别提到,将来的医学研究都应该是反向的研究,因为只有闭环式的医学研究才可能发现真理。尤其是在整合医学研究中,反向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理性法则。针对当代药物品种繁多、用药混乱的现象,樊院士强调更要运用反向思维,老药新用、一药多用。
樊院士的报告处处都体现着其深厚的哲学和人文素养。无论是对于道家思想对医学所做贡献的诠释,还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解读,以及对“反向思维”的理性准则的推崇,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哲学思维能力和人文关照情怀!
在报告会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樊院士也耐心地一一进行解答。这次报告会,樊院士幽默诙谐的语言、环环入扣的逻辑思维以及深厚的学识底蕴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阵阵掌声。最后,同学们争相与院士合影留念,直言所获颇丰、获益良多。
航天专家面对面:航天三院科技委张锋总师专题报告会举行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瑞博 周子玉)9月10日晚,应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79级校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张锋总师在G楼240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浅谈系统工程和工程系统》的专题报告会,校党委副书记杨银堂参加会议并讲话。航天三院人力资源部部长孙庆欣、空间学院师生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杨银堂代表学校对张锋总师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航天三院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工作的支持。杨银堂指出,三院始终践行着用科技实力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用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庄严承诺,西电和航天三院都绵延着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红色基因,扎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希望航天三院可以更多参与到西电人才培养全过程、科教协同的多领域,进一步弘扬航天人忠党爱国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引导师生立足新时代,学习航天人厚植创新、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
报告会上,张锋总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系统工程与工程系统的辩证关系:工程系统是具体项目,而系统工程则是方法论,是解决工程系统的方法和策略。张锋总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系统三要素“目标、约束、关联”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分解与协调”使三者实现和谐统一。“系统优化不存在位移性,需要结合实际条件”、“适者生存,与周围斗争、协调、妥协,再找到一个平衡点”、“考虑一点再做提升是否会破坏整体和谐”,报告会上金句频出,前沿导读有高度,内涵解读有深度,对系统工程实施管理提供了遵循和指南。张锋总师的报告既体现了航天人高屋建瓴的站位,更呼唤了广大师生崇德尚学、砥砺躬行的作为。
张锋总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互动,悉心解答了师生关于系统工程的具体问题,帮助师生更加坚定了心向空间、问鼎蓝天的理想抱负。空间学院研究生张立华在聆听报告后十分感慨:“当前国际形势云橘波诡,作为空间科学领域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在学习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通过不懈努力为祖国航天事业输出智慧、贡献力量”。
人物简介:
张锋,男,198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研究员,国家某重点型号总设计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国航天科工第三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长期致力于飞航导弹武器系统总体和光电制导技术研究工作,历任航天三院三部室主任、三部副主任、三院8358所党委书记、三院科技委副主任。历任多个型号主任师、总师助理、总师。现任国家某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荣立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二等功,中国航天基金奖等荣誉。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来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鹏)应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周正履老师的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语系资深教授Brad Hughes来校访问,并于10月22日下午在北校区西大楼116作“高校写作中心创新模式与方法及跨学科写作”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参加了报告会。
Hughes教授是威斯康星大学写作中心主任,曾在世界多所高校开展写作研讨会和工作坊。讲座伊始,他着重强调了英文写作的重要性,“英文写作对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和审辩性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文本体裁敏感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美国教育和职场都备受重视。
随后,Hughes教授介绍了写作中心在美国的现状和发展基础。基于自己几十年来担任写作中心主任的经历及教学科研实践,详细解读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写作中心的模式。大家了解了写作中心的运行机制、资源的运作模式以及如何调动中心进行跨学科合作,获益良多。同时,他鼓励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建立自己的写作中心,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
最后,Hughes教授对大家的困惑和疑问进行了解答。大家在问题环节中踊跃发言,交换意见。这次讲座让老师们对北美地区的写作中心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各层面的写作教学颇有启发,同时,对我们尝试建立英语写作中心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钟勇教授来院讲学交流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戴玉霞)9月2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员(澳大利亚八大研究型大学之一),ImmIStudy教育科技创新公司CPO(Chief Partnership Officer)钟勇博士应邀在外国语学院402报告厅,为翻译学科师生作了题为《学术创新和学术思路、说法的培育和建设》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翻译学科带头人戴玉霞教授主持,翻译学科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钟勇教授以问题为导向,与听众采取互动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论文要写什么?”“写论文什么最难?”“如何延长自己的学术寿命?”为暖场问题,引入讲座内容。整个讲座最终涵盖了三项内容。其一是阐述国际学术发展思路以及培育个人学术思路之重要性。其二,讲者通过目前在研的“行动翻译”(Activist Translation)为例,探讨如何建立、理顺学术思路,并且在把握国际学术思路和建设个人学术思路的同时,尽量做到学术创新和成果系列化。第三,讲者和与会师生一起有选择地探讨翻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思路趋势和新的走向。讲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即学术难以形成思路、创新或者持续化。
钟勇教授的讲座以互动式为主要方式,辅以解决大家的疑问、帮助大家理清论文写作期间的思路,一场讲座完毕就是从思路混沌到思路清晰的思考过程。钟勇教授的讲座生动幽默、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让在场师生受益颇丰。
人物简介:
钟勇博士现任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八大研究型大学之一)研究员、immiStudy教育科技创新公司CPO (Chief Partnership Officer);兼任长江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西北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福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波兰比省经贸大学等院校荣誉教授、以及新南威尔士各级法院顾问专家。他致力于推动翻译学及教学法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热衷于缩短教育和现实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距离。他首创2.0课程、后功能方案翻译法和教学法、动译(live translation);在EAP、行动翻译、翻译效果研究、跨符号翻译等方面的研究也有较深造诣。他在以上领域的探索和心得,曾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多家核心刊物上(包括29篇SSCI/A&HCI第一属名作者),并构成他在中外数百所著名大学演讲的内容。上述方面的建树,使他荣获2009年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创新奖和2010年文学院长学与教最佳学术贡献奖。
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马燕生来校作国际组织专题报告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丽叶)7月2日上午,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马燕生应邀来我校做国际组织专题报告,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部长陈浩主持报告会。
马燕生以《国际组织需要什么人才——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起》为题,结合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5年的任职经历,深入浅出的向大家介绍了国际组织分类和国际职员类别、政府间国际组织结构和主要活动形式和联合国机构工作人员职类。随后,他重点讲述了中国参与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指出,我国正在更加广泛深入的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但缺少能在国际组织和多边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国际化人才,因此近年来国内越来越重视向国际组织推送人才。最后他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如何培养国际组织人才以及国际组织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并以36字将国际组织人才的基本素质总结为“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专业复合,外语熟练,技能全面;能于竞争,善于交流,融通中外”,勉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工作。
人物简介:
马燕生,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理论硕士。1977年进入国家教育部从事人文外交和教育外事工作,专职从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长达25年,曾任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代表、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2003年12月被美国休斯敦市市长授予“荣誉市民”并任命为“亲善大使”。2017年8月被法国政府授予“学术棕榈骑士勋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多名专家学者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宓詠教授来校作智慧校园建设专题报告
- 丁香2号书院扎实开展“开学第一课”
- 西电思政课听课记|以移动互联技术创新思政课堂
- 西电广研院-广东维中共建“新基建智能中心”
- 郝跃院士为微电子学院“十四五”规划把舵定向
- 落实学校防控要求 国资部门战“疫”在行动
- 组图|西电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现场精彩直击
-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海棠一号书院顺利举办
- 机电工程学院2021乡村振兴引导基金项目评审工作圆满结束
- 西电学子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再创佳绩
- 物光院举办学业导师导学活动
- 省委教育工委对学校党建"双创"工作开展评估验收
- 丁香2号书院扎实开展开学第一课
- 2020年第四期辅导员工作沙龙顺利举办
- 双冠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赛艇队再获佳绩
- 西电学子亮相央视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
- 西电组织百名研究生党员观看革命舞台剧《播火者》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各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 心路“香”守|丁香1号书院考前压力团辅活动侧记
- 空间学院智能探测系研究生党支部举办“党史学习 光影铸魂”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公告
- 西电举办中国军队直招军官政策宣讲视频会 03-16
- 西电2022年春季兵启航奔赴军营 03-16
- 西电广研院传统刺绣美育公开课 03-15
高考招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