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空间学院参与“羲和”探日任务工程 首次实现无线能源传输
西电新闻网讯 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成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用于太阳探测双超平台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入轨。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无线能源团队全程参与太阳探测双超平台试验卫星的无线能源传输任务。
羲和太阳探测双超平台试验卫星采用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双超”卫星平台设计,以“动静隔离非接触”总体设计新方法,将平台舱与载荷舱物理隔离,阻断了平台舱微振动的传递路径。因两舱之间完全隔离,太阳探测双超平台试验卫星的载荷舱和平台舱无法通过电缆传输能源和信息。为此,卫星采用无线能源传输系统,把平台舱的能量源源不断地传输至载荷舱,满足载荷舱在整个寿命期间、各种工作模式下的能源需求。这在中国航天领域尚属首次。
此项航天级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提供。团队根据项目需要,突破了传统固连设计思想,克服高振动,低重力环境,提升系统整体效率,降低热损耗,独立研发高效率、高容错、低电磁力无线能源传输设备。使得卫星实现了姿态指向精度、姿态稳定度指标,比国内现有能力提升1~2个数量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续,伴随“羲和”号高性能技术卫星平台在轨试验成功,将有效验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在航天工程上的应用。项目由航天509所抓总提供需求,西电空间学院提供技术研发和生产方案,航天811所进行工程化,产学研协同,将项目需求、技术研发、生产方案、产品工程化融合一体,高效、务实、可靠地完成由需求、构想、实现,到产出组成的整个技术落地过程,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完整范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学院深耕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多年,完全掌握了所有相关技术(包含: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微波传能),覆盖小到十几瓦,大至千瓦级的功率范围。并在已有基础上,实现了功率、效率、距离等参数的智能化控制,突破了诸多核心技术瓶颈如:过温与温控,效率与距离,性能与可靠性等问题并形成了多个关键核心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可以进行快速迭代,提供相应供电解决方案、如石油钻井管径无线能源设备,卫星双超平台无线传能设备,火箭接插分离无线能源传输设备,SADA无线能源传输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西电空间学院参与“羲和”探日任务工程 首次实现无线能源传输
相关推荐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行来通院调研交流
- 聚焦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
- 学史明理|网信院本科第一党支部开展第四期党史学习读书活动
- 管理干部国际文化与口语培训班开班
- 西电通院召开科技扶贫项目评审会 推进乡村振兴
- 战“疫”砺初心 西电学子在抗击疫情中贡献力量
- 西电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会
- 曙光天文协会举办校内天文观测
- 物光院举办第十七讲“学霸开讲啦”学习讨论会
- 外国语学院开展混合式对外汉语教学示范课活动
- 丝竹知音国乐社开展乐器日常练习
- 华为全联接2021智能基座专场在西电顺利召开
- 同心战疫 丁香1号书院家校联动 共克时艰
- 聚焦|习近平: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 西电机关党委举办青年干部综合培训班第五讲
- 兴隆派出所二级警长周小一做客“品悦丁香·分享者”活动
- 电子工程学院荣获“西军电杯”足球赛冠军
- 空间学院党委举行2021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暨2022年度党建工作会议
- 共青团改革 | 生科院第一次团代会暨第一次学代会、第一次研代会召开
- 机电工程学院赴尧山中学开展公益扶贫活动
新闻公告
- 西电举办中国军队直招军官政策宣讲视频会 03-16
- 西电2022年春季兵启航奔赴军营 03-16
- 西电广研院传统刺绣美育公开课 03-15
高考招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