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丨西电校歌中的党史故事①:“红色技术人员的三个条件”
编者按:作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始终与中国革命史紧紧相连,绵延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红色电波铸就了永恒的西电精神,更成为一代代西电人最鲜亮的精神底色。学史可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今起开设“校史中的党史故事”专栏,引领师生在校史故事中追寻“红色密码”、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于办学路上重温党史、滋养初心使命,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学党史丨西电校歌中的党史故事①:
“红色技术人员的三个条件”
“一个红色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三个条件:政治要坚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我头脑,技术精明,精明还要精明,学习工作联系最要紧,体格健壮才能战斗顽强,通信学校同志要努力!”
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以下简称红军通校)的校歌,也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第一首校歌。歌词充分展现了革命年代对通信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0年12月,不足四万人的中央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十万人马的大规模围剿,史称“第一次大围剿”,并于江西龙冈活捉了敌军师长张辉瓒。听闻前方捷报,毛泽东总政委在马背上吟成了这首气势恢宏的《渔家傲》。
龙岗一役还解放了10名无线电通信人员,他们自愿加入了红军,其中便包括后来被誉为“中央苏区和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创建者”的王诤——也就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首位校长。
1931年1月,江西宁都县小布村,依托“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受损的“半部无线电台”,中央军委成立电信队,任命王诤为队长、冯文彬为政委。为便捷各根据地联络、保障指挥作战,2月,朱德总司令、毛泽东总政委决定组建无线电训练班,后发展壮大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1933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我党我军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军电子通信技术研究和红色通信人才培养的摇篮。
诞生于炮火硝烟之中,成长在枪林弹雨之下,红军通校师生始终与党和人民军队同心同德、同向同行。1934年10月,红军通校整编为红军通信团通信教导大队、代号“红星第三大队”,义无反顾地跟随党中央踏上了万里征途。即便是在粮食短缺、环境艰险的极端条件下,师生依然坚持在长征路上办学,在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在敌机不断轰炸的间歇中学习电台技术,成为了宝贵的革命传统鲜活教材。
长征艰苦,办学更是艰难。1934年12月,长征队伍行进至五岭最后一座大山老山界,大部队驻扎休整、为登山做准备,红军通校的学员们照旧在路边忘我地学习无线电技术。此时,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恰好路过,不由地驻足观看。看到学员们手上的蜂鸣器和地上划着的阿拉伯数字,周副主席转身对朱总司令说,“这些战士利用行军休息时间学习电台技术,真不简单哪”,并接着说,“行军路上办学,这是件新鲜事,将来革命胜利了,你们要告诉后代!”朱德总司令也欣慰地说,“有这股子劲就好办,什么技术也能攻下来”。临走时,两位领导还鼓励学员们要坚持刻苦学习。
就这样,怀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红军通校师生走过了苍莽逶迤、蜿蜒崎岖的五岭,突破了敌军一道又一道封锁线。1934年底随大部队抵达贵州瓮安猴场后,红军通校学员陆续毕业,投入各军团和无线电营,承担起通信联络保障、敌情侦查以及中外电讯抄收等重要任务。余下教职工及少数学员跟随中央红军继续前行。
1935年5月,通校师生随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于6月在四川省西部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上级决定,将红四方面军训练班并入红军通校。8月,“红星第三大队”恢复红军通信学校番号,继续在行军中办学。
2016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首播。时年104岁的红军通校学员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在长征路上“移动的通信学校”里学习的故事。他将那时的红军通校戏称为“三无学校”:无教室、无课本、无文具。
据老人回忆,部队缴获的铅笔送到通校来,老师第一堂课只教一件事,就是削铅笔。“只准削掉木头不准削铅,要把铅笔来回转着用,用秃了才能再削,一点儿也不能浪费”“没有纸就把土地抹平光,把牛皮用火烤硬了画图”。走在前面的学员在背包上挂好小黑板,书写好所学内容,学员们“边打边学、边走边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背诵电码、练习用英语对话。教员们也是随身带着教学用的蜂鸣器,边走边答疑解惑。“最后,我们在草地的中间举行了毕业仪式,正式成为通信兵”。
半部电台起家,中央苏区诞生,长征路上办学,红色精神引领,这样的故事只能出现在当时的中国。红军通校师生们展现出来的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与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时至今日还在西电校园里代代相传,更被深深传唱在了校歌里。
据回忆,学校办学历史上的这第一首校歌是在曾三同志在井冈山担任红军通校政委时编写的。
1933年,红军通校在瑞金坪山岗举办了一场小型无线电机器展览会,展室的前言上有这么几句话:“一个红色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三个条件:政治要坚定,技术要精明,体格要健壮”。
而那时红军队伍里正流行一支歌,旋律源自苏联,谱子也很好记。于是就选用这支歌曲、以展会前言为主题,谱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校歌,旋律铿锵、催人奋进,展现了红军通信兵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奋勇当先的无畏精神,以及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要求。从此,“政治坚定、技术精明、体格健康”就成了红军通校训练通信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不论是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还是抗日战争前线,红军通校培养的通信战士们,始终坚持做好党和人民军队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各部队战斗的重要依据,使得红军在以后的反“围剿”斗争中取得节节胜利,所培养的无线电人才更不断充实前线和敌后战场,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为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史倩云 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党史丨西电校歌中的党史故事①:“红色技术人员的三个条件”
相关推荐
- “西电-浪潮数据库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
-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 “五星”立标准 从严抓实效——海棠1号书院实施五星级宿舍内务卫生评定
- 弘扬科研精神 勇攀通信高峰丨通院第六期教授午餐会举办
- “荣耀九秩·秦创新章”机电工程领域专场路演举办
- 经管院团委开展西部计划宣讲活动
- 校团委举办2021届基层就业毕业生座谈会
- 微板报 群直播 物光院扎实推进2020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 电波不逝,星火燎原——学四史忆初心,新征程再出发——西电通院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主题讲座
- 物光院举办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评选活动
- 雷达信号处理实验室师生参加NeurIPS2018机器学习顶级会议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各单位开展主题教育(四十二)
- 采购办联合后勤保障部组织采购政策宣讲会
- 点亮青春|热爱生活,学出成果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开展2019年度教工党支部现场述职考核评议
- 西电图像所为嫦娥五号影像传输贡献核心压缩引擎
- 西电计科院院友捐赠物资助力母校抗疫
- 三好三有风采|生科院生物材料与信息转化团队
- 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
- 航天科工四院四部赴计科院开展党建及合作座谈交流——本硕博师联合党支部与四部信息保密联合党支部结对共建
新闻公告
- 西电举办中国军队直招军官政策宣讲视频会 03-16
- 西电2022年春季兵启航奔赴军营 03-16
- 西电广研院传统刺绣美育公开课 03-15
高考招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5年)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