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追忆著名校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先生座谈会召开

2020-12-31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石莹)为更全面地搜集杰出校友资料、更深刻地学习并弘扬“西电精神”,12月31日上午,在图书馆馆长卢朝阳、副馆长黄小强的主持下,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多位工作人员集体采访了学校1960级学员周利华、王德华,回忆了解了学校杰出校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的在校情况。

会上,馆长卢朝阳率先为周、王两位老师阐述了此次访谈的意义与目的。他提到,图书馆建立西军电文库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文物和资料的收集来挖掘西电深厚光辉的历史,通过记录介绍学校杰出校友,展现西电人多样的风采与贡献。

在大家的提问和引导下,周、王两位老师就以下几点进行了恳切而动情的回忆。

首先是凌力的家庭与学术背景。据周、王两位老师介绍,凌力出身于革命之家,其父曾庆良系江西于都人,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学校前身)学习,属学校最早几批学员之一,参加了长征。凌父是我党我军一名忠实的无线电战士,他的人生经历深深影响了凌力的求学之路。1960年,遵从父亲的影响,凌力来到当时的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学校前身),就读于无线电控制专业,在学校接受了为期五年半的规范而严苛的专业训练,为后来她在七机部第三研究所从事的导弹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求学期间,热爱文学创作的凌力即开始在业余时间尝试写作,撰写了不少精彩的“豆腐块”文章,在同学之间得到了较广泛的流传。据周老师介绍,凌力还爱好文艺活动,是一位忠实的“票友”;在学校组织排演的全本京剧《花木兰》中,凌力担任“女一号”,出演了主角花木兰。

访谈间,两位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深厚的同学情。两位老师深情回顾了与凌力同班时的不少趣事。周利华老师介绍,在那段艰苦但人人勤奋上进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通过结对子、组成“互助组”,在学习中互帮互助,“一帮一,一对红”,在场无不动容。周老师展示了他于2013年亲自制作的班级纪念册,内含不少同学的个人简介,以及多张珍贵的合影。作为凌力的同学兼好友,周利华老师还向与会者分享了凌力的本科毕业设计,其中有凌力亲笔写就的对自己毕业设计的批评不足,颇见其谦逊的学风。此外,还有凌力2018年向学校捐赠珍贵手稿的证书,更显其对母校的情深。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幸而华发童心未曾改。此次座谈会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西电人深厚的同侪情谊,更得以见学校丰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斯人已去,飞鸿雪泥。不负西电人90载的奋斗,寻觅、善存、发扬这些珍贵史料,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长久目标和方向。

凌力简介:

凌力(1942.2.3-2018.7.18),女,本名曾黎力,汉族,1942年2月出生于陕西延安,籍贯江西于都。学校著名校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12年后,于197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开始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曾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凌力先生一生沉潜史籍、辛勤笔耕。凌力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六十余篇,其中《少年天子》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以《少年天子》《暮鼓晨钟》《倾城倾国》三部作品为其代表作,充分展现了凌力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卓越的文学创造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追忆著名校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先生座谈会召开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