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忘不了的深情厚谊:西电援建桂电老同志返校侧记

2020-08-24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

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史倩云)1980年秋,响应原电子工业部号召,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22名专家、教授、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毅然南迁,积极投身援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辉事业。

时隔40年,在两校共同努力下,8月22日,参与援建的19名老同志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西电校园,追忆峥嵘岁月,共叙援建深情。

四十年岁月如歌,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今皆已须眉皓然、白发苍苍,唯心中对母校的思念不曾改变。22日上午,这19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援建桂电老同志们来到西电南校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史馆、博物馆,回顾西电发展历程,重拾往日回忆。

在看到自己曾参与的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科研项目时,原桂电无线电工程系主任王喜成教授赶紧合影留念,“这张合影太珍贵了,这是我在西电从事的第一个科研项目!”王喜成教授1970年7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后留校任教,在西电学习生活了15年。“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是在西电度过的,因此我一直把西安当做第二故乡,母校更是决定我人生命运的地方,今天能回到母校我非常激动。我们的母校诞生于战火,89年来始终与共和国同向同行,看到母校如今发展得这么好,作为一名西电校友,我由衷感到骄傲!

四十年光阴荏苒,唯西电与桂电两所兄弟院校的深情厚谊不曾改变。下午3时,老同志们来到西电北校区参加西电援建桂电40周年纪念大会,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作为首批援建教师代表,桂电第五、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郑继禹教授上台发表感言。“40年了,今日回到母校,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援建桂电的任务!40年前,我们将西电的教风、学风、教学管理体系带到了桂电,使桂电快速进入了高等教育行列,这种影响还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郑继禹教授此行还专门带来了自己的孙女,想让她亲眼看看爷爷最早工作的地方,“我今年八十有四了,借用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还期望能继续为维系与发展两校友谊发挥余力!”

四十年春华秋实,记忆中的校园渐渐变了模样。老同志们纷纷携手同游西电北校区校园,寻访原工作单位,寻找那些过去的记忆。

原桂电科研处处长陈尚松1958年随校从张家口迁来西安,是西安校园最早的一批学生,“我现在闭上眼都还能想起每栋楼的位置”。唐良宝老师1980年才28岁,是全体援建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之一,他沿着校园道路两旁熟悉的青砖、牢记着当年的楼宇编号,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曾住过的宿舍。更令人惊喜的是,寻访路中,大家偶然碰到思念已久的恩师、老领导陆心如教授。看到前方熟悉的面孔,王文兰等老师连忙赶上前去,期待地问:“打扰一下,您是陆心如老师吗?”见到众人,陆老师也吃惊不已。意料之外的重聚让老同志们分外激动。

天色渐晚,金风送爽送来祝福,也将北校区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洋溢着的重逢喜悦洒向了整座校园。许多西电退休老教师特意赶来,与援建老同志们欢聚一堂,畅谈往昔,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欢声笑语不断。“老同学,你还记得我吗?”“记得,你的单双杠还练着吗?”老战友们一相见,立即热情地给予对方拥抱,欢欣地诉说着彼此的改变,40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牢牢握着的双手始终不愿松开。

离别在即,老同志们在车前依依惜别。汪惟萍老师感慨地说:“西电和桂电,就像我们的娘家和婆家。这次活动,是我们桂电对西电老大哥的感恩之旅,也是援建人员回娘家见亲人的温馨之旅。西电给予我们知识、培养了我们的品格、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信任地将我们送去桂电援助。我们也将自己的一片赤诚丹心,毫无保留地全都奉献给了桂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忘不了的深情厚谊:西电援建桂电老同志返校侧记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