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皖西学院 > 新闻公告 >

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胡玉明在权威A刊刊发长文

2021-08-02 0 新闻公告 来源:皖西学院新闻网


近日,外国语学院教师胡玉明在权威A刊《外国文学评论》2021年第2期刊发长文“亚诺丁乐园——骚塞《毁灭者萨拉巴》中的西藏想象”,全文共二十六个版面,近二万六千字。《外国文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评为“权威”等级期刊。

该文将《毁灭者萨拉巴》中的“亚诺丁乐园”故事与英属印度总督黑斯廷斯(1773-1785)对西藏的情报刺探联系起来考察,指出诗人骚塞在“亚诺丁乐园”片段中采用“地理错位”的曲笔,反映的正是十八世纪英国对中国边疆西藏的窥探和觊觎。文章认为,浪漫主义时期是英帝国殖民主义政策发生转变的时期,英国国内的基督教道德主义者开始打着“文明”的旗号为其海外殖民政策进行辩护,但与此同时又有另一种声音借用异域的“高贵的野蛮人”来抨击帝国所标榜的现代文明。骚塞把西藏描写成一个受巫术支配的伪乐园,正是为了驳斥“高贵的野蛮人”这一形象建构,为大英帝国的“文明教化”使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在诗人看来,“未开化人”野蛮暴力、荒淫滥交、自相残杀,已经失去了人的道德本性,是一种“退化的动物”,因此没有丝毫“高贵”可言。很快,“卑贱的野蛮人”概念被推向了帝国意识形态的前沿,人们开始把欧洲“高贵人”的“卑贱的”一面投射到“野蛮人”身上,加之有关“野蛮人”的零星知识,最终将“野蛮人”树立为“文明欧洲人”的对立面,进而以文明的名义对“野蛮人”进行教化或摧毁。

胡玉明现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该文是胡玉明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园林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他近三年来围绕该课题在外国文学类核心期刊发表的第四篇论文,在国内外语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我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贡献了又一重要成果。(文图/外国语学院 审核/曾必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胡玉明在权威A刊刊发长文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