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皖西学院 > 新闻公告 >

材料与化工学院学术报告预告

2020-10-19 0 新闻公告 来源:皖西学院新闻网

报告一:敏感材料控制合成及其传感性能

报告人: 黄家锐

报告时间:10月21日(周三)下午14:30

报告地点:C201

参会人员:18级应化、化工专业学生

主办单位:材料与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黄家锐,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2003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韩国岭南大学任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基于微纳米材料的传感器技术和电化学能源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迄今,在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Sens. Actuators B和J. Power Sourc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报告摘要:气体传感器在有毒、可燃、易爆、二氧化碳等气体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我们研发出系列二氧化锡、氧化锌和石墨烯基敏感材料,研制出相应的传感器件,并详细探讨了其对环境有害物质和易爆气体的敏感响应特性,相关研究成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报告二:微型胶囊的制备技术与自修复储能

报告人: 刘金云

报告时间:10月21日(周三)下午14:30

报告地点:C203

参会人员:18级材料、高分子专业学生

主办单位:材料与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刘金云,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010年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做博士后,近年来一直从事储能材料与新型电池技术研究。主持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多项横向委托研发项目等,发表SCI期刊论文90多篇,包括Adv. Mater.,Adv. Sci.,ACS Nano,Nano Lett.,Small等,封面/背封面论文15篇,授权美国专利1项和中国发明专利多项。2019年获得奇瑞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报告摘要: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池容易受到震动或碰撞的影响而引起电池的电极材料开裂损伤等,电子传输不畅和内阻增大,引起安全问题,以及充放电容量大幅衰减等。保障电池电极具有稳定的电子传输通道,是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我们研究了一系列微型胶囊,可用于电池的电极储能或者电学特性自修复等;探索了原位聚合乳液法、微流控合成技术等实现各种特殊功能的微型胶囊,并且研究了微胶囊的相变能量转换、可充电电池储能、电池自修复等特性,相关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材料与化工学院学术报告预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