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助力脱贫 皖南医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扶贫及疫情防控工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博士教授、是专家学者、是医学教育工作者;他们脱下白大褂,穿上胶皮靴,放下手术刀,带着一箱医书、一身医术、一捧真心、一批政策,满怀感情做群众工作,求真务实力促脱贫,践行党员初心,医者仁心,为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先生店乡贫困村——鲍湾村的村出列、户脱贫给予巨大帮助。他们就是来自我校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王金权,副队长李三保,扶贫专干余方流。
防疫一线勇担使命,“我们是学医的,我们在,你放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先生店乡鲍湾村的我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也尽最大可能迅速集结,回归“战场”,驻村参与群防群控。
白天,他们坚定地与村干部并肩战斗,从房前屋后消毒灭菌,到硬核喊话宣传“六小六起来”,从与党员志愿者、村医等一道在主要路段实行“双向检测”,到走家入户摸排湖北地区返乡人员。晚上,他们梳理汇总当天走访人员近期行动轨迹,分类标注,建立台账,并会同村“两委”对第二天工作做安排。
“物资不够,我们凑。”得知村里医护物资紧缺,王金权积极从学校附属医院申请筹措到200只口罩,自筹50只口罩,用于支持防疫,发放给需要的村民;李三保自筹120只口罩,交给村统一安排调度;余方流捐出了自己工作库存的一箱(20套)3M医用防护服,交给村卫生室用于上门开展防疫工作……
“人手不够,我们上。”基于鲍湾村面积大、村民组多、管控难度大的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组建了3支联防联控执勤队,形成了“干部人人有责任、居家户户有人管”疫情防控高压态势,严格包保到户。经过排查,村里发现了一例发热病例,且发热前接触了其从湖北务工回来的女婿,在送往医院细致检查后,被要求居家隔离。该户上门隔离期内检测体温及消毒防控工作交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卫生室一起来做。
“药物中断,我们在。” 王埂组八十多岁的五保贫困户朱东仁,是一名退伍老军人,身患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行动不便。担心老人家在疫情期间药物中断无法外出购买,王金权和工作队扶贫专干余方流从芜湖多家大药房自费帮助其购买治病所需的药物,与口罩一同打包放在行李箱带回村。王金权将药物和口罩送给老人,耐心地重复着用药事宜和“六小六起来”防护措施,安慰老人说:“我们是学医的,我们在,你放心……”
驻村扶贫工作队向村捐赠口罩
改善“双基”解难题,壮大集体经济,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毅”起拔穷根
为加强村双基建设,解决村级资金困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王金权与队员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学校支持,获学校投资6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等,工作队又利用办公经费为卫生室配备电脑及打印机。三年来,学校作为帮扶单位,每年为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支持资金45万元,鲍湾村实现新修建组组通道路16公里及U型渠4.8公里。另一方面,正面引导卫生室医务人员提升自身素质,通过与学校协商,我校成人教育学院及两家直属附院对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卫生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和再培训,帮助村、乡两级卫生人员学习深造,授人以渔。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还联系附属医院知名专家来村开展问诊服务,送医、送药、送医疗器械,组织学生参与义诊与健康咨询,在普及有关医疗知识的同时,建立了学校与对接帮扶村的深厚感情,丰富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下,鲍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零收入到2019年达到13.43万元,先生店乡鲍湾村“毅”起拔穷根,成功“出列”,鲍湾村获得的每一份荣誉,也成为驻村干部们胸前最亮的星。
医学泰斗裘法祖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一直以来,人们对医生在德行和医术上都有着超高的要求。鲍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金权、副队长李三保、专干余方流不仅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更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中的优秀干部,他们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直面疫情考验,医病开方精准扶贫、依靠群众真抓实干、“毅”拔穷根壮大经济,扛起驻村干部的责任。
捐赠防护服协助村医入户开展工作
驻村扶贫工作队捐赠防护服协助村医入户开展工作
脱贫一线力出实招,紧紧依靠群众主动作为,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双战双赢。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方方面面,也为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不少变数,如何巩固脱贫成效、保证脱贫群众不返贫、未脱贫群众真脱贫成了鲍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重要任务。鲍湾村秉持着“稳扎稳打、依靠群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势头,在疫情期间内,以多种形式做好贫困户和重点户的逐户回访、供养困难人群保障、“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精准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和重点发展项目的谋划,花功夫摸排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信息与外出去向,做好统计汇总,积极帮扶指导就近就业。
目前,鲍湾村共计15户边缘户。驻村扶贫工作队3人各包保2户边缘户,严格落实“精准帮扶”工作。边缘户刘义兵户,户主儿子患白血病2年多,因医药花费及家人陪护治疗而无收入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疫情期间,其子病情复发,余方流通过多方联系帮助其到医院进仓移植,如今,脐带血移植已植入,全家人生活的希望逐渐复燃。为了鼓励该户树立信心,改善其生活,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会商,从我校帮扶经费中支出5000元给该户作为救济金。
平时不缺岗,“战”时不缺位,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战地”医生,温暖了老乡们的心,方便了老乡们的生活,他们骑着“小电驴”户户到,村情户情熟悉程度与村干部相比毫不逊色,让老乡们看到就很安心,无愧于其它,唯有在家庭中缺岗缺位,对家人多了份亏欠。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金权,作为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芜湖县清水镇代垛村担任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顺利完成三年驻村帮扶工作后,2017年4月,已是学校审计处长的他作为第七批选派干部被选派到六安市先生店乡鲍湾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
“我从农村来,对农村工作有感情。”每当有人问他为何再次主动请缨来到基层,他总是笑着这么说。家人也十分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2020年初,王金权的老父亲患有大病,病情日趋严重,本想好好在家陪陪老父亲,但当疫情防控警报拉响时,身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他,想到村里事务繁杂,工作任务艰巨,怎么也坐不住了,父亲看出他的心思早已飘到“战地”,便招呼他到身边,向他使眼色,示意他回去工作。听懂了父亲的意思,这个年近半百的男人再也忍不住泪水,他连夜收拾行李,回归工作岗位,与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每天只能通过微信视频问候父亲的身体状况。
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校驻村扶贫工作队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冲在前面,干在一线,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驻村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素材来源:学习强国、六安市金安区融媒体中心 侯东晓/编辑 张卉/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医者仁心 助力脱贫 皖南医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扶贫及疫情防控工作
相关推荐
- 我校成功举办2020年共青团“一院一品”特色工作汇报会
- 2021年广播操比赛成功举办
- 校党委书记章尧对一附院党委班子进行政治监督集中谈话
- 学校召开八届四次教代会提案总结会
- 我校2021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完成
- 坚持严督实查 促进真抓实干 学校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整改任务落实、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调研
-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我校学子这样向党“宣誓”
- 我校顺利完成2021级新生入学教育
- 我校顺利完成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作
- 我校应邀参加省“四送一服”暨合肥市“政产学研用金”专项对接会
- 皖南医学院开展疫情防控暨开学工作会议
- 我校学子在第五届安徽省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中获特等奖
- 皖南医学院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
-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疫情难掩芳华 归来仍是少年 我校多措并举助力2020年“云毕业”
- 首届“自强杯”三人制篮球赛圆满落幕
- 我校在全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
- 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签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 学校组织收看安徽省教育系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视频辅导报告会
- 二附院召开第一届第五次职代会、工代会暨2021年度工作大会
新闻公告
- 附属医院统筹医教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03-17
- 管理工作紧扣效能建设实现新提升 03-15
- 学校召开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5
- 基础医学院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03-15
- 安徽医科大学纪委来我校调研交流 03-14
- 药学院举办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活性研究学术讲座 03-14
- 学校扎实推进专业认证工作 03-11
- 科技工作聚焦内涵建设实现新突破 03-11
- 安徽中医药高专关工委来我校调研交流 03-09
高考招生
- 皖南医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8年普教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