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院士望闻问切开拓抗疫新路径
4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一线抗疫群英谱”特别栏目专访了我校1985届硕士研究生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奔赴前线,用精湛的医术和忘我的投入践行了医者仁心。
仝小林院士专访视频
在抗击SARS疫情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仝小林院士,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驰援武汉,担任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组长。在武汉期间,仝小林每天要巡诊多家医院,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到病房诊治患者,问诊、看舌、把脉,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在武汉的两个多月,ICU、急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点、方舱医院,哪里的阵地告急,哪里就有仝小林院士的身影。手机里2000多张患者的舌苔照片记录了他与新冠病魔昼夜奋战的点滴。
仝小林为患者问诊把脉
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房,71岁的患者李荣祥刚来时生命垂危,还伴有基础病,一度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仝小林从健脾、去除生痰之源入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患者李荣祥自述
仝小林院士深入一线后,凭借深厚的中西医结合领域研究功底,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属‘寒湿(瘟)疫’”的科学论断。看到武汉各家医院发热门诊病人非常多,仝小林果断提出在当时全市发病率最高的武昌区开展社区中医防控。中医防控必须要有通治的中医药方,仝小林便与当地专家紧急拟定出“武汉抗疫方”,又称1号方,通治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疑似病人和居家隔离的发热病人。随后武汉市卫健委发文在全市推广1号方,广泛应用于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并推广到湖北各地。截至目前,湖北省范围已经发放70多万副1号方药,5万多病人服用了此药。
白天奔波于治病救人,晚上仝小林还时常开会到深夜,听取全国中医药新冠肺炎治疗情况汇报,将各地治疗的宝贵经验充实到全国诊疗方案中。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已经从第三版更新到第七版,为全国中医同道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了科学规范。
作为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首席专家,仝小林院士火速驰援、深入一线,再一次开出济世良方,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发扬广大,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医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高尚职业道德和深厚底蕴,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位皖医人学习和弘扬。
(素材来源:中国中医公众号 周超/编辑 赵梅、侯东晓/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仝小林院士望闻问切开拓抗疫新路径
- 上一篇:学校召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协调会
- 下一篇:最美逆行者 军中花木兰
相关推荐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2021年度第五次全体委员会议
- 副院长徐朝阳端午前夕走访慰问检验学院学生
- 教学工作聚焦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 “启明星”小组召开2021年新申报项目开题论证会
- 安徽医科大学来皖南医学院考察交流工作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2020年度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 我校与嘉兴市安定医院签署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 宣城市人民政府来我校会商市校合作事宜
- 副院长徐朝阳为财务处党支部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起航寄壮志 万里奋今朝——我校喜迎2021级新同学
- 乡村振兴凝心力 产业先行出新篇 学校积极助力南陵县籍山镇乡村振兴
- 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0级新生报到工作圆满完成
- 我校赴长塘村开展“面向采购” 助力乡村振兴
- 学校圆满完成2020年晋升高级职称教师教学质量考核
- 学校组织召开2020年度省科技重大专项遴选申报专家论证会
- 最美逆行者 军中花木兰
- 学校召开校党政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论文被《新华文摘》摘录
- 灼灼赤子心 奋进新时代——我校各级团学组织扎实开展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
- 科研处联合人文与管理学院举办国家基金人文项目申报专题讲座
新闻公告
- 附属医院统筹医教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03-17
- 管理工作紧扣效能建设实现新提升 03-15
- 学校召开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5
- 基础医学院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03-15
- 安徽医科大学纪委来我校调研交流 03-14
- 药学院举办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活性研究学术讲座 03-14
- 学校扎实推进专业认证工作 03-11
- 科技工作聚焦内涵建设实现新突破 03-11
- 安徽中医药高专关工委来我校调研交流 03-09
高考招生
- 皖南医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8年普教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皖南医学院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