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守望春暖,学校与留学生一同战“疫”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留学生生命健康安全,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疫情防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做好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保障和人文关怀,海外合作办学院校也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广大留学生感受到别样温暖,共同守望“春暖花开时节”。学校关怀留学生做法得到国务院新闻办网站、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湖北日报、斐济日报、肯尼亚旗帜报等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和高度赞誉。
多方联动共织一张网,形成全方位严防严控格局
学校将外国留学生疫情防控纳入全校疫情防控整体工作部署之中,疫情之初就发布“致来华留学生的一封信”,引导留学生做好自我保护。校党委书记信思金、校长张清杰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国际教育学院、校医院、后保处、后勤集团、物业公司、国际交流合作处等单位和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构建校区、学院、楼栋防护网络。
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多次研究留学生疫情防控和一线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校党委副书记王乾坤、副校长王发洲、副校长王世杰多次对留学生疫情防控具体问题进行协调、指导,并到留学生楼慰问一线工作人员,检查相关措施落实情况。
国际教育学院迅速成立防控应急领导小组,针对600多名外国留学生分布在三个校区十栋留学生楼居住复杂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提前预判、部署、落实防控措施。
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第一时间统计学生去向,对留华非在汉学生,落实具体住址,掌握基本情况并定时上报;对滞留外地有困难学生,积极协商处理,做好安顿保障;对留汉非在校学生,建立线上联络机制,同时联动社区做好保障工作。
湖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孔祥恩,湖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赵泽刚先后来校检查指导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对我校 “四宜四不”防控思路给予高度评价,对留学生防疫工作取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和前瞻性建议。
实施封闭管理,强化留学生日常监测管理服务
“封闭管理、每日测温、一日一报、概不例外”。学校对留学生采取严格封闭式管理,完善生活学习服务,为留学生生命安全筑起抗“疫”屏障。
严格宿舍管理制度,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访问。国际教育学院全体领导班子下沉留学生楼值班。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通知栏等将学校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和进展等发给留学生,实现防控宣传全覆盖。先后购买、发放口罩15000个、洗手液和橡胶手套350个、电子体温枪20个、84消毒液160瓶,每日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做好进出留学生体温检测登记。
强化后勤保障支撑,协同后勤部门采购粮油、蔬菜等定期分发到三个校区十栋留学生楼,每周免费提供新鲜蔬菜1次。已先后发放蔬菜17000斤,米面、食用油、鸡蛋各350包。学校食堂和东西院超市假期保持对外开放。对于不方便出门采购学生,通过网上订购,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留学生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实施人文关怀暖人心,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想方设法为留学生排忧解难,为留学生开具各类证明,帮助办理签证,有时代替留学生前往武汉市民之家等处领取签证、护照。安排车辆运送留学生,帮助退订飞机票、火车票,陪护、陪送生病留学生就医。为留学生协调、分拨每人300度免费生活用电,保障用电、用水、用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学生进行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留学生办公室组织留学生拍摄视频、撰写文章,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组织学生开展向家人报平安活动;发送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英文学习资料;组织中文书法大赛、诗歌朗诵和歌曲演唱网络比赛等,丰富留学生生活。留学生逐渐减少恐慌,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感谢之情,有同学还录制小视频、制作海报,表达打赢抗疫保卫战的信心决心。
抗“疫”心连心,接力传递正能量
“我亲身体会到了中国力量,我更加珍惜武汉的留学生活!”广大留学生或通过录制小视频为武汉加油,或志愿加入防疫战线最前沿,以实际行动为抗疫做贡献。留学生们还主动写文章介绍在校在汉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对我校、对武汉、对中国良好形象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来自加蓬的土木工程系学生奥宾是学校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在校园封闭管理后,号召同学们组建一支抗“疫”小分队,以手机、充电宝、口罩、消毒液为作战武器,为留学生分发医用物资、蔬菜粮食,协助宿管师傅为同学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状况,帮助同学舒缓紧张情绪,还组织搭建美食工坊制作面包。
来自斐济的留学生瓦伦·卡普尔,连日来向斐济主流媒体供稿,向远在南太平洋的家乡民众介绍自己在汉学习生活情况,为中国举国抗击疫情点赞。近日,他在接受《斐济太阳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抗击疫情时表现出的专业精神和对人民的关怀,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做到的。作为一名在武汉的留学生,我为能见证这些时刻感到自豪。”
来自也门的硕士留学生安代飞用自己的一篇抗疫日记让大家看到了留学生们对战胜疫情的信心,“我每天都不断地通过微信与大家保持联络,询问他们需不需要提供帮助,安慰他们一切都会好的。我们都要对武汉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因为这座城市永远地系在了我的心上,它是我的第二故乡。”
36岁博士留学生伊斯曼来自索马里,妻子是武汉人,大年初一全家在海口被隔离,开启特殊的“春节假期”。在接受BBC采访时说道,“我们在隔离点的感受和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完全不一样。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向大家介绍我的亲身经历,让大家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
还有更多学生通过文字、照片、视频在朋友圈和媒体上为中国、为武汉、为学校加油,这些问候来自巴基斯坦、叙利亚、蒙古、苏丹等几十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相约万里牵手,共克疫情难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与我校在长期联合办学密切合作中共同发展。疫情爆发之际,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有超过100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湖北高校的联合培养学生。
疫情发生后,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快速反应,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健康安全防护工作,要求全员参与防疫,对在校学生,尤其是身处异乡的中国留学生更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关心。
随后,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作为英国知名大学率先发声,对中国抗疫表达支持与祝福,并向我校发来了慰问视频和慰问信。该校还向全体师生员工、国际合作伙伴,包括福特汽车、日本索尼中心等,发出募捐倡议。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师生共捐赠2万英镑支持我校抗击疫情,这是目前英国大学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捐款。
其他多所海外合作院校、外国驻华使领馆等机构和个人纷纷致信我校,表达对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良好祝愿,表达对我校的问候与支持。在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海外合作院校的鼓励和支持体现了双方的友谊和互信,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病毒的决心。学校将继续为抗击疫情作出持久努力,守护全体师生健康平安!
记者:郭建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共克时艰,守望春暖,学校与留学生一同战“疫”
相关推荐
- 湖北省人大来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题调研
- 我校学子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中喜获佳绩
- 我校举办纪念合并组建20周年教职工书画作品展
- 管理学院主办“变革情境下的工作与职业”在线学科前沿研讨会
- 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 “读书驿站”暖人心,我校向汉汽方舱医院捐赠书刊
- 保隆科技武汉园区大楼暨武汉理工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 战“疫”一线的学校援派挂职干部侧记
-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来校调研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
- 学校召开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推荐课程答辩评审会
-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校长一行来校访问并签署合作协议
- 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袁晓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 校党委书记信思金带队走访中远海运集团
- 学校召开学生政工干部大会部署学生返校相关工作
- 中咨集团庆祝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捐赠仪式举行
- 副校长王发洲为学校高水平篮球队出征壮行
- 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百名队员讲百年党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 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管理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召开
-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副校长一行来校访问
- 首届大众健身云比赛圆满结束
新闻公告
- 学校举行2021年第二期发展对象集中培训 04-26
- 学校举行航天精神主题宣讲报告会 04-26
-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行来校推进校地合作 04-26
- 我校千余名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 04-25
- 学校举办“歌声中的党史”结对共建主题党日公开课 04-23
- 我校第十届“卓研杯”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开幕 04-23
高考招生
- 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招生简章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