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精准化 校园E码通行系统上线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系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5月6日学校恢复正常工作状态首日,全校实行实名制认证方式通行,校园E码通行系统在马房山校区4个校门正式启用,次日余家头校区4号门正式启用。
师生及校内常驻人员提前在系统登记个人信息后,进出校园只需要携带手机,在卡口处出示通行码,个人信息和健康码状态便一目了然。学校安保人员通过扫描通行码二维码,可以快速识别进入校园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健康信息,大大提高了各门岗通行效率。
截至5月7日,13888人已被授予校园E码通行权限,马房山校区4个校门单日通行达14700余人次(进、出),余家头校区4号门单日通行达1070余人次(进、出)。
与时间赛跑,加速研发
校园防控,校门是第一道关口。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对校园门禁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3月25日,学校在研究、通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返校准备工作方案会议上要求:“要加强校园安全保障,确保红外热成像系统、快速识别信息系统能够投入使用。”4月8日,学校工作布置会强调:“要持续加强校园管理,严格执行进出人员身份查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4月9日,学校复工返校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开发师生出入校园快速识别信息系统,在学生返校日报到之前投入使用,提高师生进出校门核验信息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学校疫情防控。”
接到开发师生返校快速识别系统任务后,网络信息中心旋即响应,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总工为技术总负责的项目组,广泛调研周边兄弟高校校门管控方案,多次召开内部骨干技术研讨会,通过线上会议多次商谈建设方案、确认需求、沟通细节。
各项准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发团队的各项对接工作也逐步开展。4月8日,首次系统测试在西院大门进行。4月26日,现场查勘各大门情况,分析通行条件,初步明确设备安装位置。5月4日至5日,再次现场考察各校门设备安装点位和网络条件,开展安装施工调试。5月5日,校园E码通行系统上线在即,为确保学校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第一天投入使用,项目组争分夺秒,加班加点施工、调试,一直工作到5月6日凌晨。
边建设,边上线,边完善
打开校园E码通行程序,姓名、本人照片、身份、出入记录、健康码状态、通行区域等信息一应俱全。校园E码通行系统项目组组长、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陈采军介绍,系统设计目标主要是响应“身份必核、信息必录”的上级要求,减少安保人员压力,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健康准入、身份准入‘双验证’”,达到通行信息实时记录、数据可分析可回溯。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以“边建设、边上线、边完善”为原则,在系统功能上坚持急用先上策略,先确保学校返岗复工人员通行功能,再逐步拓展其他功能。
为确保系统上线首日校门出入安全有序,5月5日上午,保卫处、余家头校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带队对各校门口进行逐一检查,查看各类交通指示标牌、身份识别设备安装调试情况,现场演示和部署防拥堵应急措施。当日下午,系统研发项目组负责人对执勤人员进行了通行权限、身份核验、机具操作等实名制管理业务培训。
5月6日,全体工作人员根据任务分工7点准时到岗,各校门按照既定方案开展出入人员、车辆身份识别、体温测量、维护通行秩序、疏导交通,灵活采取固定点位与移动机具扫码刷卡、校园E码通扫码与校园卡刷卡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化解了早高峰的交通拥堵。针对启用以来系统运行情况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研发组不断优化调整,完善系统功能,丰富个性需求。目前系统和设备运行平稳,大门出入效率不断提升。
从“一卡通”到“一码通”
建设之初,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对校园E码通行系统设计提出了要求:站位要高、谋划长远,不仅要解决好当前的疫情防控需要,还要考虑疫情过后系统和设备的利用问题。陈采军说,校园E码通行系统结合了我校各大门的通行条件实际,无论是软件设计还是设备选型,都具有独创性和一定的先进性。
在规划设计上,系统充分考虑了延展性问题。校园E码系统技术总负责、网络信息中心李耿总工介绍,平台后期还会上线临时人员实名出入、健康上报、学生分批次凭码返校、问题人员的密切接触人员范围划定、大门实时人流车流量可视化等功能,并可对返校人员分布情况、各单位返校率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未来还将实现对食堂、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数据分析,为限流、分流等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客观的信息支撑。
校园E码通行系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校园疫情防控和社区人员管理的重要措施,它不仅是一道保护师生安全的“隐形”电子防线,对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按照项目组的构想,访客预约系统优化后可继续沿用,硬件设备在后期可运用到学校其它信息化管理领域。同时,系统也为我校从“校园一卡通”向“校园一码通”发展做好铺垫,为一码通行、一码支付的全面应用打下基础。
校园E码通行系统是基于“鄂汇办”湖北省健康码的健康数据、师生每日健康上报数据和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为判断依据,由各二级部门管理员授予用户进出武汉理工大学大门的权限。当前,出入校门均要进行身份识别核验,只有经各二级单位进行了信息登记、审核并授予通行权限的人员才能进出校园。目前开放实名制通行的校门有西院大门、东院大门、南湖校区南门、鉴湖东南门、余区4号门。
记者:邹星 通讯员:朱阿曼、崔敏清、周永红、王欣
素材及图片来源:宣传部、网络中心、保卫处、余区管委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以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精准化 校园E码通行系统上线
相关推荐
- 凝聚爱校荣校的磅礴力量——“校庆日”系列活动师生校友反响热烈
- 《光明日报》刊登我校党委书记信思金教授署名文章《锤炼新时代人民教师高尚师德》
- 我校扶贫办公室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20名优秀校友代表
- 学校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新材料和交通类)专场对接会
- 学校参加教育部推动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视频会并作经验交流
- 学校召开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会
- 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数字天象馆正式交付使用
- 开学新气象,“犇”腾奋进新征程
-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接受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
-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校长一行来校访问并签署合作协议
- 我校学生代表中国青年志愿者参加国际视频会议
- 校党委书记信思金为2019级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
- 武汉理工大学11项科技成果获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 武汉市汉阳区委书记徐丽一行来校调研
- 我校获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学校举行2020年消防应急综合演练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十巡回指导组来校调研指导
- 与“理”同行,梦想启程,我校迎来2020级本科生新生
- 王太平:老骥志千里,仍将万里行
新闻公告
- 学校举行2021年第二期发展对象集中培训 04-26
- 学校举行航天精神主题宣讲报告会 04-26
-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行来校推进校地合作 04-26
- 我校千余名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 04-25
- 学校举办“歌声中的党史”结对共建主题党日公开课 04-23
- 我校第十届“卓研杯”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开幕 04-23
高考招生
- 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招生简章 08-05
- 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