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红色学科”的初心与使命
通讯员:杜巍巍、高婷
作为早期共产党员创立的“红色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历经百年,不断汲取红色基因的原初养分,涌现出一批红色学科、红色跑者,在为民服务中解民忧、暖民心。
一天30-50台心脏介入手术下来,汗湿手术服的“最美背影”
冠心病人“首吃螃蟹”——“党员专家,我信得过!”
68岁的余先生半月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接受华中地区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说起这段“第一个吃螃蟹”的经历,他说,是“党员专家”给自己的勇气。
余先生所患冠心病异常复杂。全国各地多方求诊后,医生建议他到湖北找“南江北马”——国内心脏病介入做得最好的江洪教授。
初次问诊时,余先生注意到,这位“大医生”的白大褂上,佩戴着一枚熠熠生辉的党徽。同为党员的他一下来了兴趣:大专家见过不少,但把党徽戴在白大褂上的,还是第一次见。一番交流之后,余先生认定了:就找他了。
术前讨论时,江洪教授建议他采用目前全球最新一代的支架技术—“生物可降解支架”,也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都听你们的。党员专家,我信得过!”余先生说。
手术效果非常好。而受益于“党员医护亮身份”的病患,不止余先一个。学科党支部书记余锂镭教授介绍,该学科党员医生的第一个头衔,都是用红字标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意味着更高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更增添了病人的信任度。
党员专家亮身份——一枚小小的党徽,在白大褂上散发出耀眼光芒,拉近医患间的距离。
病人在医院找到“家”——红色学科温暖病患
11月27日,正在人民医院东院区心内科住院的张先生,接到一个特殊的邀请——参加学科党支部“讲党课”活动,并给学科提意见。
“专家技术水平高但是太忙,能不能组织开展心脏病科普讲座?”“病员餐品种能不能更多一点”……这些意见被党支部采纳并迅速整改。当晚,一场《心脏保健》科普讲座在学科开展,100多位病人和家属,从余锂镭教授的讲座中获益匪浅。而这种公益讲座,将会一直坚持下去。
专家把个人电话留个每个病人,24小时不关机及时回复病人疑惑;以学科党支部名义,对病患开展出院后的随访慰问;实行线上、线下“3+3”模式,包括微信点对点、公众号科普、短视频宣教和义诊、宣教、医学活动营,提升防治意识,履行医者职责……
将党建工作和临床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红色学科”成效显著:每年救治病人超过4000余人,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近3000台次,做到零死亡、零纠纷。学科也迅速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复杂疑难心血管病的中心,各种“湖北首例”、“华中首例”的创新术式持续开展;60%以上的病患,来自湖北省外的全国各地。
用党员医护的“初心”温暖民心——这所“红色学科”,让众多病患安心、放心。
“长征精神”引领创新——向国际心血管界提供“中国方案”
今年7月,江洪教授团队研发的一种预防体恶性心律失常、降低心源性猝死的新策略——“金纳米棒”近红外神经干预技术,引发国际心血管界高度关注。
全球率先开展无创、低毒副作用心律失常调控策略研究,为恶性心律失常防治提供“中国方案”,正是江洪教授领衔的“神经再平衡”研究团队的初心和使命。
基于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的无创迷走神经调控系统,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无线心脏交感神经调控装置……近年来,“神经再平衡”研究团队的创新成就令人瞩目。
但创新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东院区心内科临床教室,悬挂着一副巨大的红军长征路线图。在余锂镭看来,红军长征路线图,与人体心脏右冠状动脉血管走向,惊人的吻合。
有理想,有信念;劲往一处使,就能成大事——这是“神经再平衡”研究团队总结提炼的科研创新“长征精神”。他们始终坚持病人需要、临床需求的“初心”,坚持做有用的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积极促成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直接造福病人。
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心内科使用的血管支架中,99%为中国制造。他们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智造”最适合中国人血管的心脏支架,不仅大幅降低了病患的医疗费用,更节约了宝贵的国家医保资金。
(编辑:陈丽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红色学科”的初心与使命
相关推荐
- 武汉大学成立“弘扬抗疫精神 坚定爱国力行”宣讲团
- 校长窦贤康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论坛发表演讲
- 【战“疫”故事】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暖心故事
- 武汉大学一批青年典型获全国表彰
- 【战“疫”故事】校医院防疫物资保障组剪影
- 【科研战“疫”】协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黄颖副教授文献计量评论文章
- 【停课不停学】政管院开展线上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
- 学校表彰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获得者
- 刘丹丽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 【战“疫”故事】诗词话疫 提笔念“珈”(二)
- 窦贤康率团访问美国一流大学
- 校友陈晓红: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的首位华人经济学家
- 刘天罡教授利用无细胞体系挖掘羊毛硫肽类天然产物
- 【战“疫”人物】杨頔:心怀阳光践行使命 “四变”打造抗疫盾牌
- 【武大简报】用责任共同体筑牢抗疫命运共同体
- 【战“疫”故事】一名博士生的科学防“疫”
- 首届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我校表现不俗
-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入选全国史学机构重大成果发布会现场展示
-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文化抗疫” 守珞珈花开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