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中美专家学者献计“健康中国·健康湖北”
新闻网讯(通讯员杜巍巍)“健康中国”需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力?11月2日至3日,第九届中美健康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中美产、学、研、政、商界的1000余位代表与会,以“健康中国·健康湖北”为主题,围绕人民健康改善和全球健康发展等诸多议题展开研讨。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武汉大学共同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院士、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吴沛新、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张晋、世界卫生组织驻华总代表高力(Gauden Galea)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美健康研讨会创始人、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主持开幕式。
曾益新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致力于加快建设协同高校的卫生和健康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新时代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加团结合作的精神,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交流,推动卫生健康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杨云彦介绍,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理念,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制定了《“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研讨会将有利于湖北省医疗卫生事业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湖北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健康湖北建设。
窦贤康指出,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近年来,武汉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聚集世界一流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学科均位于全球前1%并与国内外大学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研讨会将进一步推动武汉大学医学教育事业良好快速发展,为中美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再启新章。
吴沛新介绍,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捐资创办,建校100年以来,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是中美医学交流的成功范例,也是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中国社会实际的创新实践。
张晋指出,当前正是全力推进健康湖北建设的重要时刻,湖北省将继续推进中美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卫生健康领域新挑战,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新成果,为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力(Gauden Galea)说,近十年来,中国的医改实践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与称赞,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同时,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着老龄化、慢性病等挑战,需要共同行动起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共同消除贫困,改善全球健康服务。
研讨会内容丰富,包括主旨演讲、领袖圆桌讨论、专题演讲、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诸多环节,涉及深化医改、现代医院管理、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防控、县域卫生与强基层、老年健康、改善肿瘤医疗服务、健康中国·优化健康服务等多个专题。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庄宁、妇幼健康司副司长宋莉、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四级调研员王斐、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处长黄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宋冰、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黄二丹等主管部门领导到会致辞,并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县域卫生发展与强基层、改善肿瘤医疗服务中国行动、健康中国·优化健康服务等作专题报告。
美国哈佛医学院人群医学系主任Richard Platt、副主任Emily Oken、Dennis Ross-Degan,哈佛医学院人群医学系中国健康创新转化中心主任Jing Ma,以及美国联合医疗集团首席医务官Sam Ho、ACCESS国际健康组织主席兼理事长William Haseltine、哈佛Pilgrim医疗保险公司首席医疗官Michael Sherman、Creemore Advisors创始人Marc-David Munk、Atrius Health首席医疗官Joe kimura、Iora医疗总裁兼CEO Rushika Fernandopulle等参加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闻德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恒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陈正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等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学习型医药卫生体系”“整合型医疗体系”“世界一流医院”“慢病时代的全生命周期路径”“精神医学模式的转变与进步”“老年人持续照顾看护的新路径”“构建大数据联盟”等专业领域分享了思路与看法。
研讨会上,“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成为专家们热议的共同话题,大家一致认为,慢性病防治需要连续、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本届研讨会的又一共识。中美专家建议,“健康中国”还应加强医学科技融合发展,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和诊治手段、创新药物研发,有序推进新技术转化和适宜技术应用,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医院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智慧医院,延伸优质护理服务、拓展药事服务到基层,探索公共卫生服务的融合发展,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与医保、医疗与预防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形成贯穿上下的一体化服务全链条。
通过深度交流,中美医学专家在重大全球健康卫生问题上进一步形成了共识,也为健康中国、健康湖北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提供了诸多具有启迪意义的国际经验。
据悉,中美健康研讨会旨在搭建大健康领域产、学、研、政、商各界精英人士的跨国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自2011年首届在哈佛大学举办以来,每年一度的中美健康研讨会成为中美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及人文交流计划的重要内容和成果之一。
(摄影:舒佩 编辑:肖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千名中美专家学者献计“健康中国·健康湖北”
相关推荐
- 【停课不停学】徐亚文教授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对
- 武汉大学研究生在ASCO和JCO同步发表肿瘤学研究成果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 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社区工作
- 窦贤康调研月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一等奖数量居全国第四
- 【战“疫”故事】我家在战“疫”的一线与二线
- 【武大简报】武汉大学工会发挥群团优势主动担当投入疫情防控
- 智慧城市创意与技术设计大赛我校获一等奖
- 第四届海外学术周:深化对话交流 推动文明互鉴
- 通识教育专家聚焦卓越教学与品质提升
- 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奋进研工一流思政
- 【点赞】人民医院急诊科有位“垫钱”护士
- 【战“疫”故事】一名博士生的科学防“疫”
- 华裔人文学者张隆溪受聘武汉大学名誉教授
- 武大学者参与发现迄今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 梅园食堂服务组获“湖北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 武汉光源预研基地揭牌
- 我校组队赴华为洽谈深度合作
- 【战“疫”人物】张建平:扎根基层的“多面手”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