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发表丰敏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新闻网讯(通讯员张一飞)7月29日,《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丰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题为“Realizing nearly-free-electron like conduction band in a molecular film through mediating intermolecular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通过调制分子间范德华相互作用在有机分子单层实现近自由电子能带》),该研究工作第一单位为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博士生崔兴霞、2016级硕士生韩鼎、博士后郭宏礼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季威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Hrovje Petek教授、丰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半导体有机分子在各类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分子-分子之间相互构型主要是由弱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决定,因此电子在半导体有机分子晶体中的传输一直受到迁移率极低的限制。丰敏课题组利用基底模版调制分子-基底和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首次在有机半导体分子晶体单层中实现类似金属的近自由电子导带,研究表明,当有机分子能按照一定的构型排列起来,即便分子之间仍然是范德华相互作用,也能产生类似由共价键或金属键这类强相互作用产生的近自由电子能带,使电子在分子间的迁移率预测有两个数量级的提高。
在实验工作中,课题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直接在实空间描绘出了自组装在黑磷晶体表面的C60有机半导体分子单层的导带电子几率密度的空间分布图(图1a,b)。这一图像不同于以前工作中观察到的导带电子几率分布局域在C60分子上的现象,表现出了电子几率密度在空间连续分布的特征。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C60 分子在黑磷表面的自组装通过调制分子-基底和分子-分子间范德华相互作用,构造了电子能够在分子之间自由移动的近自由电子通道(图1c)。通过调制弱相互作用可以在半导体分子晶体中产生类似金属的近自由电子通道,突破了对传统有机分子半导体电子结构和性能调制的认识,为设计和实现具有高迁移率的有机导体光电器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基础理论指导。
(图1a和b C60 单分子层实空间的形貌图和导带电子几率密度空间分布图;图1c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出的在空间连续分布的导带电子几率密度分布)
原文链接:https://rdcu.be/bMft4
(供图:张一飞,编辑:邢知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自然?通讯》发表丰敏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学校表彰优秀青年志愿者项目及个人
- 我校与巴基斯坦高校共建中国法研究中心
- 【抗击新型肺炎】武大校友在行动!
- 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来校调研
- 【战“疫”人物】梅菲: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新冠疫苗志愿者
- “五四”前夕,我校2位青年教师获表彰
- 【125周年校庆】诗歌吟诵母校情
- 【抗击新型肺炎】学校再次升级校门管控措施
- 第三批青年管理干部出国研修团将赴美研修
- 【停课不停学】本科毕业生“云答辩”进行时
- 2019年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聘任仪式举行
- 中南四省高校学术搜索大赛我校夺魁
- 武大举行弘扬抗疫精神首场宣讲报告会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来人民医院调研并慰问一线护士代表
- 【战“疫”快报】哲学学院战“疫”纪实
- 【停课不停学】将干部培训课堂搬上“云端”
- 李斌在《会计研究杂志》发文探讨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毕业季】珞珈毕业故事(组图)
- “自强之星”风采:自助者天助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