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学者研讨中国发展模式
本网讯(通讯员王今朝)3月19日,珞珈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中国发展模式:多学科思考”举行,来自多个院系、多个学科的16名专家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发展模式的内涵、特征和意义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发展模式的文化内涵体现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升华而成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是中国革命中积累的农村包围城市、人海战术等思想,都在中国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奇效;中国企业的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包含诸多中庸、易经的元素,中国管理学应该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户籍制度让新中国更加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但它并不是如西方人口流动理论所预测的那样阻碍了中国经济增长,反而为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从复杂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表现出诸多与物理学二象性同构的现象,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可共存于中国发展的过程之中……学者们在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中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于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
社会学系主任贺雪峰教授、历史学院杨国安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伟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曹亚雄教授等做会议点评。他们认为,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形成中,党的作用居功至伟。当前,关键是处理好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必然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应用交叉学科的视角,中国学者必须搭建中文平台,形成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发出自己的声音,武汉大学也应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此方面,青年学者大有可为。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国新时代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与会者纷纷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让他们备受鼓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以实际行动共同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座谈会讨论氛围轻松愉快,在师生激烈的讨论中持续了近4个小时,理论深度大大超出活动预期,充分体现青年学者们坚持问题导向,以跨学科的视角更好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责任和担当。
(编辑:严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多学科学者研讨中国发展模式
- 上一篇:省委秘书长梁伟年调研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 下一篇:学校传达学习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
相关推荐
- 一场7.5亿次播放量的“云赏樱”
- 【师德标兵】用师心提升教育品质
- 4门慕课获评首届中国大学“最美慕课”
- 武汉大学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队员顺利返校
- 《微尺度》发表刘天罡、李艳联合团队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新冠病毒方法
- 【战“疫”快报】学生党支部开展线上“抗疫党员故事”主题党日活动
- 我校获第22届工博会高校展区特等奖
- 业界专家学者共探中国传播创新研究
- 方长安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论诗教传统的转化与传承
- 【中国社会科学报】专家解读新制定和修订的党内法规
- 【停课不停学】龚龑与高校教师分享教学设计与竞赛经验
- 【停课不停学】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回眸
- 【科研战“疫”】协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国内外专家研讨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 【战“疫”故事】防疫战线上的“病毒猎手”
- 两国学者研讨新时代中日关系
- 【战“疫”人物】许贤泽: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战场
- 武大与咸宁市政府再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百余名中外专家聚焦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 学校第一轮巡察完成意见反馈 进入整改阶段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