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冯天瑜推出新版《张之洞评传》
新华网武汉9月3日电(记者周甲禄)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积40年研究之功,三次为晚清名臣张之洞写传,近日又推出最新版《张之洞评传》。新版传记详细叙述了张之洞从科举幸运儿、清流健将到洋务殿军的成长转变历程,同时对张之洞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外交、军事、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评说。
9月2日,在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举行的新书首发式上,冯天瑜教授通过视频介绍,从1980年到现在,整整40年,他一直持续研究张之洞,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分别出版过张之洞传记方面的书。今年,将他最近20年来关于张之洞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些新的拓展补充到原来的著作中,形成了这本新的《张之洞评传》。
记者看到,新版传记分“生平篇”和“思想篇”两部分,前者共九章,叙述张之洞家世、求学和从政经历;后者共七章,介绍张之洞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外交、军事、教育七个方面的思想成就。
冯天瑜一直长期注目于张之洞的研究。2日,他对此解释说,中国历史有两次最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一个是在周秦之际,从战国到秦汉帝国的建立这个阶段,是一次大的转折,从制度文化而言,就是从周制转为秦制。第二次是晚清时期,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又一次十分深刻的变革,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化。张之洞生于1837年,死于1909年,完整地经历了中国的第二次转型过程,所以如果说要通过一个人来反映、来认识一个时代,张之洞比较典型,他的经历、变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清末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夜这一个阶段的社会变化。
冯天瑜另一个研究的重点是区域文化。张之洞治鄂18年,对湖北武汉近代历史文化影响巨大,湖北武汉的近代工业和现代教育许多都与张之洞有密切关系。研究武汉近代史也绕不开张之洞。张之洞一生的功业很多方面是在湖北展开的,通过对张之洞的研究,对于了解湖北武汉近代化的过程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冯天瑜认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要了解湖北武汉的近代化过程,必须从张之洞治鄂入手。
冯天瑜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生成史》《新语探源》《“封建”考论》《辛亥首义史》等。
(本网编辑:付晓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华网】冯天瑜推出新版《张之洞评传》
相关推荐
- 【战“疫”快报】学校开展研究生实验研究疫情防控演练(组图)
- 武汉大学第九届党委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召开
- 校领导走访慰问教职工
- 校友陈晓红: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的首位华人经济学家
- 【停课不停学】平台与初心:疫情时期的本科教学
- 【战“疫”快报】社会学子在家研读经典撰写回乡记
- 【战“役”快报】王贺胜到人民医院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 我校一批集体和个人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省级表彰
- 【一线人物】防疫物资保障突击队员的日常
- 【战“疫”故事】非常时期,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生活无忧
- 【战“疫”快报】人民医院支援金银潭医院重症医疗队凯旋
- 宏图创展公司捐赠520万元设奖教奖学金
- 我校参事积极助力武汉市高质量发展
- 付磊团队在二维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 我校与合肥市开展产业战略合作
- 第五届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孙尚武一行来校调研
- “世界艾滋病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 【武大简报】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党爱国爱校
- 王惠明课题组在肾脏纤维化研究领域获新进展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