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共议文科青年学术团队建设发展
新闻网讯(通讯员祁天)5月26日上午,学校文科青年学术团队工作研讨会举行,会议以“疫情之下彰显青年学者担当,积极推进一流团队研究”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会议同步方式进行。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出席,2019年立项建设的文科青年学术团队代表、团队学术顾问代表与会。
“新资料与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研究团队负责人郑威教授、“大数据与智能化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团队负责人赵杨副教授、“跨学科视野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研究团队负责人陈慧女副教授、“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研究团队负责人龚为纲副教授、“近现代东亚的作家流徙、文学越境与文化触变”研究团队负责人裴亮副教授、“数据保护制度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王敏副教授代表20支青年学术团队,汇报了团队建设成效以及疫情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新资料与先秦秦汉荆楚地区的空间整合”研究团队致力于新资料与上古荆楚地区研究,定期举办学术沙龙、讲座与读书会活动,成员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南土经略的转折——商时期中原文化势力从南方的消退》,在A&HCI来源期刊《亚非学院院刊》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目前正在积极筹办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暨学术工作坊。
“大数据与智能化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团队聚焦抗疫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问题,撰写了4万字研究报告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发了“复工复产map”微信小程序,为推动传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构与管理模式的变革献计献策。团队在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TOP期刊MIS Quarterly和顶级学术会议JCDL等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项。
“跨学科视野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研究团队在疫情期间精心打造了7期“汉马战疫小课堂”。“马上见”栏目组推出了抗疫特别栏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团队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行政管理》等国内中文CSSCI来源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篇,SSCI检索英文论文1篇,向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4篇。
“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研究团队侧重于大数据在重大疫情中的应用研究,比对分析了中日韩美英加法意德西俄印12个国家的社会情绪波动,探究不同抗疫模式下的社会心理反应状态及其背后的因果机制。团队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其中有5篇分别被国家相关部委、湖北省委相关部门采纳。
“近现代东亚的作家流徙、文学越境与文化触变”研究团队积极搭建具有武汉大学特色、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内打造“珞珈东亚人文学讲座”,对外与日本团队成员合作在日出版“20世纪的东亚:越境的文学形式与思想流动”学术特辑。团队负责人结合自身在日访学经历与海外疫情观察,建议对新冠疫情在欧美亚各国之间所产生的重大“社会/思想/文学连锁”进行持续追踪,加强对后疫情时代“共生性”创伤记忆与文学书写的反思研究。
“数据保护制度创新”研究团队聚焦全球疫情危机时刻中国对外传播的关键议题,从进攻型、抗辩型、中立型三类议题出发,网络访谈百余位外籍人士,向各国讲述中国抗疫故事;访谈国际权威学者、参与编写《战疫国际法问题应对指南》,应对美国等国挑起的恶意滥诉问题;以咨政建言、学术发表、媒体发声等方式在海内外普及科学抗疫知识。
团队学术顾问代表胡昌平、徐少华、姚曦、贺雪峰4位教授纷纷表示,青年学者把文章写在“抗疫”一线的责任担当,让他们深受鼓舞。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一流团队建设,教授们建议,一是团队工作要求稳求进,加强对团队目标的精细、合理规划;二是团队要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掘新的研究点;三是青年学者要放眼国际,提升战略意识,产出更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四是希望学校从经费、覆盖面等方面,加大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力度。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表示,文科青年学术团队在学校文科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水平人才培养、重大项目申报、精品学术成果涵育、优秀文化传承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表现活跃。武汉大学文科发展的希望在于青年学者,希望青年学者把握时代机遇,走好属于青年一代的长征路。
沈壮海指出,文科青年学术团队蓬勃发展的状态、学者认真做学问的态度值得肯定。文科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将它发展好是一代代学者的愿望与责任。学校需要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学者站出来,承担起发展武汉大学文科的重担,学校将不留余力支持他们的发展。结合文科青年学术团队建设和文科整体发展状况,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建设一流的文科,增强一流意识、形成一流标准、体现一流实力;二是建设常新的文科,开辟研究新领域、增添发展新动能、展示文科新气象;三是青年学者要传承学术精神、厚植学术情怀、饱有学术锐气和下足学术功夫,做真学问、好学问,做主流学问的高手,做前沿研究的引领者。
据悉,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建设”举措,2010年至今,先后分6批遴选支持了93支青年学术团队,覆盖了全校文科所有院系。通过建设,青年团队中绝大多数人已成长为相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项目和成果方面,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社科重大、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6项,获得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奖项110余项。不仅如此,青年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咨政建言、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积极作为,响亮发声,为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摄影:金鑫、王建 编辑:付晓歌、相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者共议文科青年学术团队建设发展
相关推荐
- 【抗击新型肺炎】消毒战“疫”,只为给你更安全清洁的校园环境
- 蓝柯研究组发现解旋酶的氧化修饰并揭示其重要功能意义
- 武汉大学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
- “珞珈一号01星成功发射”入选2018年度中国遥感十大事件
- 黄诗予校友捐资500万支持武大西迁乐山办学旧址修缮
- 我校组队赴华为洽谈深度合作
- 专家学者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
- 武汉大学公布2020年普通本科生招生计划 推出多项新政
- 学校基建工作暑期顺利推进
- 【别样毕业季】回珈(组图)
- 专家学者聚焦长江经济带研究
- 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立
- 我校与太平洋保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战“疫”快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使命与担当同行
- 百年央企“掌门人”进武大讲公开课
- 【学术前沿动态】全球微电子学科领域论文分析
- 【青春告白祖国】跨越时空的回信
- 选调生校友风采:青春与祖国共奋进
- 【战“疫”快报】继续教育学院:凝聚“四心”,筑牢防线
- 青年学者云端线下共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