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杰课题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新成果
新闻网讯(通讯员闵杰)近日,Cell Press旗下期刊Joule(《焦耳》)在线发表了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闵杰课题组在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大幅度提高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效率,而且为设计高效聚合物受体材料和调控给受体兼容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论文题为“Controlling Molecular Mass of Low-Bandgap Polymer Acceptors for High Performance All-Polymer Solar Cells”。闵杰课题组博士研究生王伟和吴强为共同第一作者,闵杰为独立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通讯单位。
近年来,可应用于建筑集成光伏、便携式智能电子器件、万物互联设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迅速提高,已经突破了17%。尽管聚合物给体/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光伏体系具有良好的光吸收和电子传输性能、但通常这类体系的光、热、机械稳定性较差。相反,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在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全聚合物电池效率未达到效率理论值,也远远低于基于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尽管存在许多高开路电压及填充因子的全聚合物光伏体系,但由于较低的电流密度限制了其光电效率的提升。
最近,闵杰课题组为了提高聚合物受体材料的光吸收性能,合成了一种新的聚合物受体PYT。该聚合物受体不仅具有高吸光系数1.0×105 cm-1,而且其光学带隙仅为1.40 eV(吸收边为880 nm)。进一步引入聚合物PM6作为给体材料,并通过调控PYT的分子量(低分子量PYTL,中分子量PYTM,高分子量PYTH,如图1所示)来精细调控聚合物受体材料的结晶性、分子堆积以及给受体材料的兼容性,从而优化活性层的微观形貌。相比于PM6:PYTL和PM6:PYTL光伏体系,基于PM6:PYTM活性层的光伏器件获得了最高的电流密度(21.78 mA/cm2)和光电转换效率(13.44%)。该研究工作不仅获得了高效率的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而且为设计高效聚合物受体材料和调控给受体兼容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图1 PM6:PYT光伏体系及其器件效率、混合膜形貌示意图和器件能量损失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0.03.019
(编辑:付晓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闵杰课题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关推荐
- 【战“疫”快报】武汉大学“如家酒店”隔离点首批患者解除隔离
- 2017-2018年度光华奖学金颁奖
- 【战“疫”快报】积极应对疫情,破解就业困境
- 【停课不停学】一位武大辅导员的别样“家书”
- 黄从新团队COVID-19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特征研究获突破
- 风景这边独好:武大这门“冷”课何以火爆?
- 学校开展寒假前安全检查
- 校长窦贤康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论坛发表演讲
- 社会各界沉痛悼念深切缅怀侯杰昌先生
- 向浩、陈功博团队发表系列成果揭示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 水利科学杰青优青聚焦长江黄河流域系统治理问题
- 【青春告白祖国】少先队员和团员青年一起过主题团日
- 【战“疫”故事】学校婉拒离退休教师捐款
- 《自然》编辑教你写论文 珞珈自然大师课堂开讲
- 数读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 【珞珈青年派】走进龙舟队:东湖上划桨的少年
- 【武大简报】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党爱国爱校
- 军运会羽毛球项目竞委会决战誓师大会举行
- 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我校位居第三
- 校领导现场检查秋季首批学生返校工作
新闻公告
- 校长窦贤康检查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 10-03
- 汪成课题组在三维共价有机框架取得新进展 10-03
- 教育部来校调研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0-02
- 历史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0-02
- 后勤保障部党委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10-02
- 我校师生举行庆国庆升旗仪式 10-01
- 郑传寅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09-30
- 百余人线上交流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 09-30
高考招生
- 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1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武汉大学2009年部分外语专业单独招生简章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