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学生志愿者讲述自己的冬奥故事
2月15日,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上再获得一枚宝贵的金牌。中国队也凭借6金4银2铜总计12枚奖牌创造自己在冬奥史上的最好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群冬奥志愿者在默默服务,为赛事的顺利进行努力工作。今天让我们跟随几位在京大学生志愿者,听他们口述自己的冬奥故事。
线上调度中心志愿者:
为运行团队提供赛事信息服务
张晓可日常工作状态(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我叫张晓可,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大四的一名学生。在这次北京2022冬奥会中,担任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通信中心的志愿者。我们像是一个信息中转站,每天将各业务领域人员到岗情况、该日到馆的各个国家队的相关情况记录并转达,为五棵松体育中心30余个业务领域,提供实时赛事信息服务。因为工作性质特殊,我们只能全程坐在办公区。听着场内奥运健儿为了荣誉奋力拼搏的比赛声,以及台下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我们在激动之余更感到自豪——是我们架起的“通信网”助力赛事顺利进行、助力健儿奋勇夺金。
作为一名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用更节约、更高效的方法冶炼出更优质的钢铁材料。和通信中心的工作相同的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把每天各个领域通话的信息进行统一整理汇总,反馈给我们的经理。还记得刚刚来到通信中心的时候,由于对设备不熟练、担心播报时出错,我每次拿起手台时,心脏都砰砰直跳,特别紧张。是场馆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鼓励和帮助,如今我已经可以熟练应对各项工作。
正赛开始以来,通信中心一天的通话记录高达246条,包括各业务领域每日人员到岗情况、该日到馆的各个国家队的相关情况。我们不仅要做到信息的传达工作,也需要把这些信息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有时多条信息会同一时间报到通信中心,一个人手忙脚乱的时候,我的小伙伴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我完成记录工作,这大概就是团队协作的力量吧!
我们的工作地点在场馆的一个会议室,由于我们需要一直监控固定台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能进入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工作的热情与激情。还记得2月6日中国女子冰球队与日本队的比赛,虽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但通信中心的每一个人都忍不住在闲暇之余瞥向电视屏幕,关注赛事进展。我们看到中国队的姑娘们为了国家荣誉奋力拼搏,她们在场上全力奔跑,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当她们扳平比分、在点球大战中锁定胜局,我和小伙伴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我被中国姑娘们感动,为她们自豪,更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
今年的寒假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个假期,作为一名闭环内的志愿者,虽然不能回家与父母共度春节,但驻地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帮助我们一起布置房间。除夕当天我们一起在办公室看春晚,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剪纸、画画、套圈……今年的春节不同以往,但同样温暖。
张晓可(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虽然我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享受寒假时光,但作为身负重任的北科大志愿者,我一定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做2022北京冬奥会的坚实后盾,向世界展示我们“一直坚定,一点轻快”的惊叹号精神!请党放心,请国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最热情、最积极的态度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赛场上“无形的手”
用无线电波为运动员守护生命通道
帕提古丽在国家体育馆现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供图)
我叫帕提古丽,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中,主要承担国家体育馆内通信中心的助理工作。作为场馆运行的信息集散中心,我们协助各业务领域调整对讲频道,成为各领域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将所有为冬奥会付出努力的一双双手牵起来。
我们每天准时来到国家体育馆,开始一天的工作,提示早点名、记录通话内容、主动与其通联......细心地记录和清晰地交流,指令通过无线电波串联到各个领域。作为场馆运行的信息集散中心。我们协助各业务领域调整对讲频道,成为各领域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将所有为冬奥会付出努力的一双双手牵起来。
2月3日,国家体育馆迎来了第一批观众,我负责的竞赛管理组比平时忙了好几倍。竞赛组的同学忙着引导观众,我在忙着收集信息。“观众到了门口”“进入了场馆”“已经就坐”“比赛结束”“观众离开场馆”“清退场结束”等消息不停地传来。从担任通信中心助理以来,手台从来没像这一天一样同时收到过那么多消息,我开始紧张地记着,生怕漏掉。当出现运动员或工作人员受伤等情况时,医疗组也变得很忙,这时,我开始收集医生诊断结果,后期处理等消息,上报给领导。有时候医生说得比较快,我很害怕记不住,影响工作进度。
比赛开始已经好几天了,我慢慢熟悉了工作。也开始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这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虽然我不能像运动员一样在赛场上为祖国的荣誉拼搏,但尽自己所能为这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是我最大的荣幸。
帕提古丽工作日常。(供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我在冬奥现场找到了特殊的年味,过了不一样的春节。虽然不在家,但依旧很快乐。父母非常支持和理解,并且为我感到骄傲自豪。每次父母打电话都跟我说“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工作,为国家大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冬奥圆满举办以后,一定来北京看你、看天安门、看看你工作的地方。”
我出生在新疆火焰山脚下的土地,有一颗燃烧的心,赴冰雪之约,追冬奥之梦;我成长在葡萄原产地,有一颗葡萄一样甜的感恩心,感恩国家、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给予的机会;我是信息科大学子,我热爱服务冬奥,用微笑传递温情,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中国靓丽的名片,也将成为我记忆中难忘的坐标。
3人托起541人
我们是环内志愿者的“物资保障”
杨洲统计运货清单(北京林业大学/供图)
我叫杨洲,是一名来自北京林业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大三学生,在本届冬奥会中担任主媒体中心志愿者领域的闭环外志愿者。我们的日常工作是,为闭环内的541名志愿者提供日常的物资保障。小到一根笔、一瓶水,都是源自我们的供给。我们是事无巨细的运维“管家”,我们是闭环志愿者的“环外纽带”。
两个多月以前,我成为了一名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环外志愿者。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环内志愿者需要同外界进行隔离,因此所有进入环内的物资都需要由环外进行核对、运输、消杀。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场馆需要时,环外志愿者也必须火线进环,立刻转变角色提供服务。
我在场馆内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统计和管理闭环外物资入库出库、协助闭环内外物资的运输和交接,同时组织所有环外志愿者按时参与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防疫管理,以及协助做好志愿者的激励活动。环内外物资交换是我日常工作中最频繁的一块内容。由于隔离需要,541名环内同学需要的保障物资都需要经过环外运输,但负责这项工作的环外志愿者,只有我和另一个小伙伴,还有一名业务经理3人。每天我们都会推着小推车经历这样好几段的旅程:从主媒体中心1楼的北门拿取物资,再运到环外7楼的物资仓库清点核对数量,最后再运往B1层的物资交换区。不算长的一段路,每天却要走上好多趟,这也让我的微信步数自上岗以来一直居高不下。但每当我感到疲累,想想环内的志愿者们喝的一瓶水、用的一支笔都是自己亲手送进去的,就觉得很有成就感,无愧于自己的初心。
为志愿者发放徽章(北京林业大学/供图)
就志愿者领域而言,环内的志愿者有21人,大家各司其职,有所分工;而环外的志愿者只有2个人,这也使得我们既要负责物资的运输与交换,也要负责环外物资的统计与管理,还要为志愿者激励活动出谋划策。这是对统筹协调能力的挑战和考验,要想做到有条不紊,对待工作就必须兢兢业业,用勤于登记掌握好每一件物资的来路和去处,用制定计划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日常物资交换(北京林业大学/供图)
不同于环内的志愿者总有机会接受新闻记者的采访,甚至有机会去到比赛和开幕式的现场,环外的志愿者像是一朵朵“幕后的雪花”,默默地在没有聚光灯闪耀的地方绽放。看到身边的志愿者朋友们在环内多姿多彩的工作瞬间,有时我的心里也会泛起羡慕。但当我穿上我的志愿者服装、佩上我的志愿者徽章,当我拉起我运输物资的小推车、执起我统计物资的笔,那份无私奉献的热情又在我的心中翻涌不止了。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会和所有的志愿者朋友们一道,向冰雪世界展现中国微笑,讲好中国故事!
技术“主播” 尽收冬奥精彩,
转播全球盛事
刘竞聪在工作现场(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我叫刘竞聪,是北京科技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在本次冬奥会中,我担任五棵松体育中心技术业务领域现场支持助理,配合场馆通信经理开展场馆通信支持保障工作,为冬奥高质量通信网络和高水平通信服务贡献青春力量。全球观众通过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欣赏北京冬奥会的精彩赛事,这背后都是我们的坚守与付出。
每天,我们用脚步丈量五棵松体育中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beijing2022”Wi-Fi信号覆盖的地方都有我们的足迹。我们用青春与热血将冬奥的精彩向世界传递,一张通信大网在看不见的地方为冬奥保驾护航。工作24小时不停歇,每一个手台的呼唤,每一个电话的需求,都是我工作的起点,随时准备着将一个个症结纾解,将一根根线缆联结。
刘竞聪在工作现场(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还记得新年第一天,我迎来了冬奥志愿服务的首项重要工作,对接国外某广播公司负责人进行项目交付。我引导他到各点位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把工程师交代的点滴事项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他,直至交付完成。面对我们志愿者的耐心与热情,他盛赞道:“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高效推进,为你们流利的英文表达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点赞!新年快乐!” 他的认可,是我收到的最特别的一份新年祝福;他的认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责任与价值,肩负着代表中国青年、代表中国的使命担当。随着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外国友人,我愈发感觉到这次机会的珍贵,我要让世界看到阳光、自信、开放的新时代中国。
刘竞聪在工作现场(北京科技大学/供图)
志愿服务的过程使我从陌生中走向沉稳自信,从畏惧走向勇敢新生。面对专业的通信知识,我不断学习,强补自己。从不会到了解,从陌生到熟悉,把一个个难关突破,把一个个恐惧克服,不断迎接挑战,超越自我。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之光,增辉日月。我随时在这里为通信工作保驾护航,愿以微薄之力为冬奥的璀璨贡献微光,在这里与台前幕后的每一个冬奥人一起做好每份工作,共同让冰雪飞舞,让精彩绽放,让真情传递!
原文链接: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
(责编:孟婍、陈丽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听大学生志愿者讲述自己的冬奥故事
相关推荐
- 共话育人初心,点亮信仰之光——学校组织师生线上观影《一堂思政课》
- 融合创新研究院举办2020年(第一届)学术年会
- 北京科技大学师生热议“两会”开幕及政府工作报告
- 五棵松体育中心组织志愿者开展线上“冬奥思政课”
- 我校马院与北京中复集团共建 合作开展当代马克思主义读书活动
- 首都高校在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铸钢铁战“疫”防线 扛硬核北科担当
- 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生6430人,就业率94.01%
- 学校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十届十次会议
- 北科大与宝钢共建“先进金属材料联合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赋能让思政课更有”料“
- 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
- 机关干部一线值守 筑牢防疫前沿阵地
- 我校主办智慧抗疫中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在线研讨会
- 党委书记武贵龙参加冶本16党支部线上主题党日活动
- 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年会在京举行
- 我校两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 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直播咨询会成功举办
- 疫情就业季 不让学生简历石沉大海
- 武贵龙书记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带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