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云课堂” 北京科技大学探索“线上支教”新模式
8月10日上午8点50分,北京科技大学大一学生李亚冰调整着电脑的摄像头,等待来自福建南靖县长教小学的小朋友们连线进入网络教室。作为“青梅支教”小队的领头人,他主动承担了“线上支教”开堂第一讲。
南靖县梅林镇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旅游业为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这里的孩子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青梅支教”小队由12名大学生组成,分别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不同专业,队员们对支教充满热情。他们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通过公益平台筹款4800余元,用于为孩子们补充各类课堂用具、购置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等。
“突然收到学校疫情防控通知,经过协商,我们退掉了前往福建的车票,准备开展线上支教。”李亚冰说,这支队伍从今年4月初就开始着手准备福建支教之旅,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支教活动只得在线上开展。
“虽然存在年龄差距,但是我们和孩子们依然有许多共同的爱好,我们不仅仅想成为支教老师,也想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赵淑雅认为,课后“一对一”联系是提高网课效率的好办法。
由于支教对象是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小学生,团队成员在课堂纪律上也格外留心。“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普遍都很活跃,而我们刚刚和大家认识,还没有树立起威信。如果只是单纯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尤其是在仅仅通过网络授课的情况下,恐怕很难达成我们期待的结果。”李亚冰说。他注意到,上课期间的评论区有不少同学都在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两个调皮的小朋友把话题引向了课堂以外。对此,成员们经过商议,决定用奖励的办法让孩子们主动成为课堂秩序的维护者。他们定制了印有自主设计队徽的书包,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小朋友都会得到这个奖励。不出意外,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开始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虽然没办法和小朋友们在线下见面,但是我们所有人对线上支教都很有信心。”担任美术老师的杨瑷萌和其他支教成员一样,都是最早接触网课的学子之一。她将自己的绘画过程和部分知识分享录制成短视频,传到网上给同学们展示,极大方便了小朋友们回顾课程内容。她在上课过程中使用音乐、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介,增加了网课的丰富性。
张珂嘉也是团队的一员,他邀请了他的姥爷——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加入支教队伍,在电脑前给孩子们讲述了一堂激情澎湃的党史课,这位老兵把自己在朝鲜的故事仔细地讲给小朋友听,小朋友们也积极在互动区留言,向爷爷表达敬意。“网课其实充满了许多的可能性,我们希望把网课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张珂嘉说,这样跨时空的交流,能够将大学校园里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让孩子们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杨瑷萌认为,网上支教具有独特的优势。“线下支教受到地域、食宿等诸多因素限制,相对来说,线上支教门槛较低,更易于实施。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线上支教行列。杨瑷萌认为,知识不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更为重要。
随着疫情防控变为常态化,线上教育在城市中日渐普及。但是,在我国农村以及贫困地区,线上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青梅小队”在一开始便将目光看向农村贫困地区,试图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对线上教育进行探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谈及线上支教,团队成员张珂嘉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线上支教对于我来说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种。”如何将这一火种播种下去,是“青梅小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青梅小队”利用大学生所学知识的丰富性与多元化,增加课程的丰富与多元性,将支教打造成夏令营的形式,从源头上增加吸引力,解决了线上支教的一大难题。
“青梅小队”还将课程录制之后再做回放,按照课程进度将课程分类,试图还原课程的面貌,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且将视频中演示的部分提前录制好,确保关键内容不会因设备和网络问题丢失,使线上支教变得更加灵活。
作为一支立志为偏远山区儿童带去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支教队伍,“青梅小队”始终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队长李亚冰呼吁:“线上支教门槛相对较低,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我希望有更多大学生加入网上支教的队伍,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都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原文链接:人民网
(责编:孟婍、陈丽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跨越时空的“云课堂” 北京科技大学探索“线上支教”新模式
相关推荐
- 图解第十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
- 曹成龙:赶着羊儿走富路
- 学校召开2021年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 我校隆重举行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 北京十校与广西招生考试院联合开展“你好,我的大学”招生咨询活动
- 学校召开2021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
- 本科生“导师制”升温 教授该如何当“私教”?
- 学校召开机械工程学院院史编撰工作启动会
- 学校跻身“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300强
-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
- 钢铁冶金与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
- 学校党委书记武贵龙一行赴秦安县开展定点扶贫调研及督促指导工作
- 校领导新春佳节慰问留京外籍教师
- 我校召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协调会
- 情系母校 感恩成长——学校召开2021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 北科大师生团队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排风设计 科学助力抗疫医院建设
- “钢筋铁骨”助力绿色冬奥 北京冬奥加速我国钢铁工业绿色转型
- 学校在中央党校举办第三期处级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
- 学校举行2020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 助推“碳中和”国家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