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对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线笔谈】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处于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握当下、开创未来,要从学习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与力量。今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如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载体和途径,更好地履行大学的职责使命?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命题。
学党史,砺初心
提升政治定力
一方面,大学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砥砺办学的初心使命。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大学以高度的历史自觉融入国家发展的奋斗史。百年来,我国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今天,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我国大学必须坚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初心,培养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为此,大学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砥砺初心使命,以党的旗帜指引大学的办学治校方向,培养一批批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另一方面,大学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定力。党的百年历史,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历经磨炼却矢志不移跟党走的历史;我国大学的发展史,也是一代代大学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为党育人宗旨的奋斗史。百年来,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初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始终保持“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政治定力。在大学里,政治定力同样是广大师生的基本政治素养,更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立身履职之基。大学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的党性修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路径,引导大学师生对各种社会思潮有正确的辨析,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把好课程教学、科学研究、教材建设、学术交流、新闻宣传的政治关,切实筑牢“防火墙”。
学党史,理校史
彰显大学精神
其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学要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秉持“大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铭记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更好地克服未来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党史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党史,可以借鉴党史中的智慧与力量,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扬长避短。大学本身的历史视野将决定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视野,这种历史视野既包含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中国人民斗争史、100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7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史,也包含大学本身自建校以来的学校、学院、系所的创立史、建设史和发展史。事实上,党的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思想重要事件发端于大学,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我国大学的创立和发展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生动缩影。因此,对于大学而言,应当将党史和校史有机融入,以学党史为契机,梳理大学校史、院系史,重温一代代大学师生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认真总结学校在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办学经验;要认真学习其发展史上那些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使广大师生更深刻感受到前辈们用初心点燃奋斗激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学校发展建设中去。
其二,大学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发掘学校里的红色资源,凝练“大学精神”,为民族复兴而增长才干。要将其作为“鲜活教材”,学习老一辈建校先驱艰苦创业、筚路蓝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大学需要回望历史,择取历史中的永恒价值,重思大学在当下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的使命;从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高度思考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前进方向,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继续凝练和坚守核心价值,努力做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先行者。要把先进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渗透到大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浸润于大学里的每一个成员的心灵深处,使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地、落细。
学党史,谋发展
践行大学之用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走向未来,对于大学而言,学党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发展新局面,重要的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出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和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饱经风雨所取得的百年成就和百年经验,为大学谋划自身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大学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总结大学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回顾梳理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分析研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如何促进内涵式发展进行思考,抓好顶层设计,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第一标准,推动构建高质量的学校发展体系。
一所大学的整体实力,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很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具体来说,在人才培养上,要以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第一标准,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正确处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如何培育时代新人进行升华与实践;在科学研究上,要致力于解决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努力实现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在社会服务方面,要贡献完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发展的智慧谋略;在文化传承方面,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更要善于甄别、更新、选择性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引领与创新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流文化成果。
大学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党史的滋养转化为奋斗的不竭动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为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李虹,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研究员)
原文链接:《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7日 14版)
(责编:孟婍、陈丽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党史,对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
相关推荐
-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做客学校冶金大讲堂
-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一行到我校调研
- 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度“新闻网”重要新闻盘点
- 学校举办2020年春季宣传干部培训会
- 国际学生走进秦安共庆丰收节
- 学校召开2019年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研讨会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学习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清廉讲堂”第二讲举行
- CSIG携手名企进高校之“百度飞桨深度学习实践之旅”在我校成功举办
- Letter from President Xi Jinping
- 我校获首批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孵化培育基地
- 学校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即将公布 专家:钢铁工业低碳转型 核心是技术创新
- 学校与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我校机器人队获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绿茵争锋赛一等奖
- 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信念
- 我校冬奥志愿者圆满完成服务保障任务
- 统筹“六学”思维 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 《青春无悔》——北科大志愿者刘晴
- 我校万向元教授荣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奖
- 党建引领搭平台 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学校社区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工作会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