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贵龙 杨仁树:深入学习践行重要回信精神 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
[摘 要]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践行好重要回信精神,“要”在学深悟透,“重”在落地见效,“贵”在把握规律。
[关键词]重要回信精神;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践行好重要回信精神,“要”在学深悟透
收到回信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坚持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加快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以优异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统筹推进”确保回信精神走深走实。一是突出体系性设计。学校印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五大贯彻落实体系,即构建高水平学习宣传与理论研究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更为开放多元的“双一流”建设体系以及更为完善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确保重要回信精神融入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
二是夯实制度性保障。学校党委根据相关内容制定了贯彻落实任务清单,分解为50项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建立督查督办和动态反馈机制,学校党委常委会每月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与此同时,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校党委建立常委会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第一议题”机制,切实在对标对表中找准方向、明确思路、落实举措。
“一视同仁”聚力人才培养提质提效。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校着力从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上下功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把握世界发展的脉络。一是人才国际化培养“全方位”,学校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总体目标,通过建立课内外、境内外、线上线下国际化培养体系,把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融入教育全过程。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种子工程”,探索设立“材料高精尖班”,为学校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教师骨干。积极申报并获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着力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二是人文交流“心连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浸润活动,全方位促进中外学生交流融合,深入实施“爱知工程”,在对口扶贫秦安县建立中外青年交流基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对留学生的国情校情、文化风俗主体教育宣传,覆盖全部在校留学生800余名。积极开展“国际文化节”中外青年交流活动以及“魅力语言,美丽中国”汉语桥交流项目,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切实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解与认同。三是管理服务“趋同化”,加大改革力度,制定修订多项国际学生招生、管理制度,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大力推进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成立国际学生学者中心,建立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强化全校各部门双语服务能力,为中外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慎终如始”推进疫情防控常态长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学校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组织干部师生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深化对回信精神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学校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全校师生克服困难,开展线上教与学,春季学期上千门次课程井井有条。科研人员应急攻关,把论文写在抗疫一线,在防护设备研制、疾病诊断治疗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设计等方面作出“北科贡献”。教职工日夜值守、甘于奉献,学生志愿者真诚奉献、勇于担当,涌现出新国展集散点北科大青年突击队等抗疫典型。学校积极应对“最难就业季”,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落实精准化毕业就业指导服务,保证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学校提前谋划、周密安排,在北京率先开展留学生疫苗接种工作,在自觉自愿原则下,积极组织在校留学生接种疫苗,切实将对留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
“同舟共济”实现国际合作逆势上扬。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较早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国内高校,学校坚持对外交流与合作不停步,自觉服从、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闯出了一条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对外开放之路。一是加深互信、巩固友好。在抗疫特殊时期,学校持续关心海外合作院校和机构,互致书信、捐助物资,赢得了国际合作伙伴的充分信任和广泛赞誉。二是强化合作、实现共赢。学校深度参与中欧工程教育合作,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一年来,学校在200余家合作伙伴基础上,又新增了7个全球高水平合作伙伴,新增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等6所院校共建海外学生交流项目,编织起了一张与全球伙伴双边或多边的互动网络。三是高点定位、世界眼光。学校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设立“青年教师国际交流成长计划”,实施“教师出国访学研究计划”和博士后海外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到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访学,开拓国际视野,提升能力素养。
“发挥优势”服务国家行业成果突出。深入实施“桥梁工程”,全面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强化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学校东南亚环境材料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野外站与2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腐蚀大数据采集与数据交汇协议,成立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分中心,学校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巴西淡水河谷等“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工程,积极参与筹建中巴工程大学。聚焦行业发展前沿。发挥学校材料冶金等领域传统优势,主导成立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为行业发展与国际交流贡献“北科智慧”。积极举办“中英钢铁国际论坛”系列公益讲座、第二届“人工智能在冶金工程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覆盖海内外学者5000余人,持续推动构建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联盟等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学校国际办学影响力持续提升。
践行好重要回信精神,“贵”在把握规律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实践当中,北京科技大学进一步加深了对做好对外开放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以对外开放服务“双一流”建设的特色发展之路。
做好新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把握规律、高点定位。一是同舟共济,培育价值认同。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高等教育事业在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的时代责任,更加明确地体会到国际主义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担当与使命。我们要秉持“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大爱情怀,在理解、包容、交流和互鉴中培育价值认同,夯实对外交往的人文基础。二是互惠共赢,凝聚磅礴力量。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自身时代使命为切入点,推动与世界各主体间的沟通交流、紧密协作,深度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推动构建互助互信、互惠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凝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三是多元开放,增强彼此互信。要不断拓展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持续丰富开放内涵,面向国际社会开展宽领域、多维度的全方位交流,充分发挥高校在民间外交中“人类文明灯塔”的作用,增强彼此人文交流与文化互信,进而为国际社会的治理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做好新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遵循规律、高效推进。一是要紧密围绕“两个大局”,引领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辩证、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并密切联系当前学校发展实践,科学制定国际化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持续优化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要紧密围绕中心任务,推动内涵发展。要在国际合作中不断强化学生国际化视野,在文化交流中引导其坚定文化自信,持续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能。同时,也要在沟通协作和互鉴学习中不断强化学校人才培养、发展知识和社会服务相关能力,充分取长补短,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三是要紧密围绕自身定位,实现优势发展。在力求各项国际化指标均衡发展的同时,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等方面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多元充实”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
北京科技大学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奋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认识再深化、重大研究项目的再突破、重点任务质量的再提升,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教育国际化,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充分发挥人文交流使者作用,为推动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北科力量。
【作者:武贵龙,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仁树,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原文链接:《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5月17日)
(责编:孟婍、陈丽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武贵龙 杨仁树:深入学习践行重要回信精神 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
相关推荐
- “庞晓露:实践铸就科研梦”主题访谈在校举办
- 北京科技大学7项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 学校首次开设《大国钢铁》选修课 增强学生“科技报国”意识和情怀
- 我校2项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我校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取得佳绩
-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助力北京绿色冬奥
- 【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科技大学: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 “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专家论证会在我校召开
- 党委书记武贵龙一行赴秦安调研对接乡村振兴工作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校隆重举行2020届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 我校师生赴芬兰Arctic Mines Summer School实习
- 学校党委2019年第二轮巡察六家单位工作动员会召开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云一行来访我校
- 杨仁树校长带队赴昌平创新园区调研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出版上线
- 4000余名北科大毕业生迎来“云端”毕业典礼 175名毕业生获聘2020届毕业生校友联络员
- 情系境外师生 携手共同抗“疫”
- 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第三批志愿者开启场馆培训
- 联鑫钢铁完成的“建筑用高强度耐腐蚀及耐火钢筋系列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我校4位教师分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