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和骆鸿教授团队在高强韧耐蚀金属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李晓刚教授和骆鸿教授科研团队,创新耐蚀合金设计理念,发现一种加工性能优异、高强韧、抗腐蚀和抗氢脆断的单相CoNiV合金。该合金室温下抗拉强度超过1Gpa,延伸率超过80%,抗稀酸腐蚀能力类似奥氏体不锈钢,抗氢脆断性能远高于现有的绝大部分金属材料及合金,在核电、海洋、氢能、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 strong and ductile medium-entropy alloy resists hydrogen embrittlement and corrosion为题在线报道了这一重要研究进展,这也是该期刊近年来为数不多报道耐蚀金属材料类的研究论文。
高强韧、抗稀硫酸腐蚀、抗氢脆断对金属材料的长寿命和服役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耐蚀金属结构材料领域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而且属于工程应用的极限。考虑可加工性、高强韧、抗腐蚀和抗氢脆断之间互相矛盾的难点和特点,研究团队与韩国高丽大学、德国马普学会团队合作,经过长期攻关,创新合金设计理念,以腐蚀大数据、机器学习和相图计算作为指导合金设计的切入点,高通量删选可行性合金元素,设计出制备工艺简单、加工性能良好、高强韧的单相固溶体合金,实现了高强度与抗腐蚀、抗氢脆断三者的有机统一。该合金综合的性能取决于单相固溶体、低的氢扩散系数、形变过程产生的孪晶组织以及表面的超强耐蚀钝化膜。
图1 合金冷轧退火后的单相固溶体组织形貌和3D-APT图
图2 合金在变形加载后的显微结构变化
图3 合金在硫酸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表面钝化膜成分
这一研究成果大幅度拓宽了高强韧耐蚀合金的设计理念和应用,为开发兼具结构功能一体化高品质耐蚀金属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标志着我校在耐蚀金属材料领域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此项工作也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经费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791-8
(图片:新材院)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和骆鸿教授团队在高强韧耐蚀金属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推荐
- 学校召开2021年秋季党委(扩大)会议
- 我校2位教师获评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北京科技大学、故宫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署科研合作框架协议
- 我校承办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科技服务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学校召开2019年度科研工作总结汇报会
- 学者走进培育基地 即墨龙泉街道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
- 学校举行“87级校友基金最佳团队”班级答辩展示活动
- 战“疫”路上的北航“玫瑰”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高校毕业生“宅”在家中找工作 疫情下的“云上春招”效果如何?
- 坚持“四聚焦、三注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舆论战
- 北京科技大学与北京矿冶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 烟台市科协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园举办首届知识产权讲坛
- 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取得新发展
- 学校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我校庞晓露教授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教育部语信司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共建活动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学习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清廉讲堂”第二讲举行
- 脱贫攻坚中的青年榜样!团省委通报表扬优秀青年扶贫集体和优秀扶贫青年个人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