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往前冲!| 首都高校教师党员抗击疫情侧记
从驰援湖北的抗疫最前线,到守护学校的安全;从筹款捐物的志愿服务,到云端开讲抗疫思政课……自疫情发生以来,首都高校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冲锋在抗疫一线。
驰援一线
唱响“逆行者”的赞歌
疫情突起,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来自首都高校的医生们勇往直前,唱响了“逆行者”的赞歌。
1月2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暴婧医生,作为拥有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刚从援藏岗位返回,就挺身而出首批抵达武汉前线;曾坚守抗击“非典”一线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带领医院重症救治团队奔赴前线决战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党员医生们,在抗疫最前线书写了北大人的担当精神。
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队员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师邢正涛是为数不多的男护士。当确诊患者普遍情绪焦虑时,邢正涛用手势、眼神和言语积极为患者加油鼓劲;遇到年纪大听力不好的患者,他就靠喊、再用拳头比画出加油的手势,为患者传递人文关怀和必胜信心……
邢正涛奔赴武汉战疫第一线,他的妻子则坚守在北京的“战场”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驰援湖北的40名医疗队员中,有一半是党员。党员与非党员“一对一”结对子,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配合,既完成好了每一项救治、护理任务,也做好了自我防护,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学术报国
为降服病魔献上“硬核”成果
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批又一批高校教师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以学术报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预备党员、青年教师张大奕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及风险防控”重大攻关专项,作为学校唯一一名可以在武汉开展实地工作的成员,他多次深入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等高风险区域,勘察采集排污区下水道、医疗垃圾、土壤等样本,制定了污水、大气、医疗垃圾等环境监测采样现场工作方案。
2月27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张大奕在武汉市疫情最前线入党。学校供图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化工程系党员教师、李春教授团队中一员,吕波以分子设计和理论计算,给出基于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候选小分子药物,获得防疫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与减少炎症风暴的甘草酸结构衍生物。当前,研究成果正与重点医药企业合作,具有良好的“服务前线”前景。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党支部许镇团队参与了由清华大学主导的抗疫医院排风环境污染快速分析的联合科技攻关,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排风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武汉火神山医院有害气体轨迹及浓度等值面
(武汉冬季平均风速,东风)
许镇课题组合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千人常陵乾教授带领团队,仅用两周时间成功研制出快速、高灵敏多参数新型核酸检测芯片,相比于市面上现有技术,该芯片在新冠病毒检测中具有快速检出、阳性检出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芯片系统已提交有关单位开展临床测试,并进入注册申报和体系考核阶段。有望为传染性流行病的检测提供传感器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新手段。
北京邮电大学张兴、刘丹、张佳鑫等多位老师开发“五色图”社区疫情防控管理系统,综合运用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城市计算等数字技术,同时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深度交叉融合,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该系统已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正式上线。
经济管理学院刘丹副教授(左)、在读博士罗旭(右)参与设计指标体系
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苏中教授团队依托实验室多模探测和信息处理核心技术,紧急研制出“在线式双模人群体温筛查仪”和“非接触快速手持式红外体温测量仪”,利用红外测温及微光人体识别技术,实现了远距离在线式非接触人体测温。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研支撑,首都高校教师充分展现出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书写了首都高校党员教师的初心与使命。
“云”上开课
传递战“疫”中时代好声音
在疫情阻击战中,首都高校党员教师们结合防疫抗疫工作需要和网上教学实际,奋勇当先。他们不仅顺利开启了线上教学,更是上好了疫情防控这堂思政课。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先后参加教育部、北京市等组织的“思政大课”录制。虽然隔着屏幕,但是她满满的启发与感动,带给全国大学生们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政新体验”。
冯秀军在授课。图片来自人民网
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资深教授,有着33年党龄的林崇德教授依然很忙碌。作为上千名心理学工作者组成的武汉抗疫心理热线的专家委员会主任,林教授几乎每天都在关心武汉人心理疏导工作并坚持投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面向全国大学生直播防疫心理调适系列讲座,收看的大学生近1400万人次;面向北师大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全体学生推出“开学第一课”,17487名学生共同学习。
疫情发生后,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建筑工程系系主任张艳霞教授第一时间推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大揭秘”系列课程,为同学们献上生动“思政”课。她围绕学生关注热点,从抗疫医院的建设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运用在《钢结构》课程教学中,把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
“青年成长道路千万条,爱国大义第一条”“知国才能爱国,才能更好地报国”“用读书积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首都高校党员教师们“真心换真心”的课堂,直击到学生们的心灵,引发了全国高校师生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2020年这个春天,他们用“云课堂”在战“疫”中唱响了时代好声音。
志愿服务
用点滴行动为战“疫”助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员教师们也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湖北。学校常务副校长、法学院教授王利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等湖北籍教授积极行动,为家乡父老乡亲捐款捐物。
从海南返京14天观察期满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彭爱美就开始报名在社区门口值班,坚持每天站岗值班一小时。她说:“我会一直与其他同志战斗在一起,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坚持每天值班一小时,直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为帮助入境外国旅客顺利完成隔离手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教师沈洲榕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赶往了指定隔离地,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穿上了防护服,为旅客提供口译服务,帮助旅客办理入住,协助医务人员对已入住旅客作咽拭子采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身着防护服的沈洲榕
元宵节之夜,饮食服务中心的杨清宏为30余位留校学生送上了热乎乎的汤圆;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潘月把学生公寓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精心守护留校学生;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蔡金媛蒸好够一家人一周吃的馒头,以便全身心守校园……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北京石油化工大学党员的情怀。
捐款捐物、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服务师生……教师志愿者们用满腔热忱投入抗疫,诠释了新时代党员的责任。
原文链接:《现代教育报》官方微信号
(责编:孟婍、陈丽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情,往前冲!| 首都高校教师党员抗击疫情侧记
相关推荐
- 我校获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 彭原、毕云龙校友向学校捐赠歌曲《世界同心》版权
- 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
- 从 “活”到“火” 数字马院如何让思政学习蔚然成风?
- 我校举办2021年北京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工作精细化”专题培训班
- 线上调度中心志愿者:为运行团队提供赛事信息服务
- 河钢-北科大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 学校与有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
- 学校召开2019年度校领导考核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会议
- 学校4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 杨仁树一行访问河钢集团 深入推进“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务实合作
- 抗“疫”观察:三“箭”齐发调查“刑满释放女子离汉抵京”事件的多重考量
- 投资服务人员鲁斯兰: 投资海南,我们为企业跑
- 学校举办87级校友基金十佳学生社团评选答辩会
- 放眼未来 共谱华章——中国-德国高水平大学校际合作4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 李凯城受邀来校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
- 学校举办冬奥会志愿者出征仪式
- 我校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取得佳绩
- 学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新闻公告
- 打好配齐建强“组合拳” 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03-17
- 校领导带队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工程施工进展 03-16
- 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齐心协力助推思政课建设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座谈会 03-15
- 学校召开2022年纪委(扩大)会议 03-14
- 冬奥会闭环志愿者圆满返校 03-13
- 海淀消防开展消防安全服务进校园活动 03-11
高考招生
-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科大国际本科3+1第七届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