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做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 ——在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要点
原标题: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着力点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重在理念、要在行动、贵在创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全面制度保障。
仅就高校人才培养来说,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优势转化成高校的治理效能,着力谋划和推进高校建设配套制度,在人才素质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管控、教育管理运行等方面加强实践探索。坚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教学环节、融入学生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融入学生课余生活,引导高校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要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好以课程和教材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建设好有利于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管理体系和学业成绩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质量日常管理、内控和动态监测,关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还要进一步健全考试招生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制度体系,等等。
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质上是人的现代化,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彰显现代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培养人才是三个有机联系、不可或缺的着力点。
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教学规律;由师生组成的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知识创新和传承的交汇点。科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传授、传播和传承,使师生在学术共同体进行互动式学术探究,取长补短、开拓进取。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始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进科教融合培养人才,就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科研同教学的结合,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推动高校内部的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培养人才,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把科研设施转化为教学创新平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把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制度安排使学生成为教师科研的伙伴,共同开展科研活动,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师生在共同探索、整合、应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要营造鼓励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搭建平台,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参与各种科研活动,支持校内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人才培养,开设更多研究性课程,提供研究性学习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就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要创新办学模式,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校内打通融合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促进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互动发展;在校外汇聚各类社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与政府、行业产业和用户实现多元主体的跨界整合、协同创新,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要对接需求,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扩大校企合作科研的溢出效应,从理论、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打造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联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把企业员工培训内容和技术咨询成果有机嵌入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制度安排使学生成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革新的伙伴,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提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集中度,打造一批行业产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要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一批共享型、区域化的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校企间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要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专家到高校兼职任教,并作为青年教师的实践实习导师,同时促进企业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挂职实习锻炼岗位,增强教师实施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理实融合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扩大知识面;加强实践教学,增长见识和胆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理实融合培养人才,就要促进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开设一批交叉学科研讨类的课程、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课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互联网+”和“智能+”教学,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趣和探索未知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运用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教育新理念,着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教学体系,促进“学、研、创”结合,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科学研究、竞赛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设计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要坚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的全面育人观,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着力开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注入红色基因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注重文化熏陶、以文化人,还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研、从严治考,加强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塑造未来人才之魂,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
总之,只要各高校高度重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培养人才,并采取有力措施、下更大功夫做实“三个融合”,就一定能够全面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大良,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
相关链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19/1216/c367001-31508340.html
【 作者:张大良 来自:人民网 责任编辑:李杰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做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 ——在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要点
- 上一篇:新型杂化分子:金属富勒烯
- 下一篇:国内高校严把教学关 大学生学业辅导需求量越来越高
相关推荐
- 中国石油大学在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稳步前进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华东调研指导图书馆工作
- 学校获评青岛市理论宣讲基地
- 学校参加青岛市统计建模大赛获佳绩
- 学校全力推进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筹备工作
-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60余位大学校长“西安论道”
- 库存竞争中的激励驱动双边转运
- 学校首例科技成果作价投资项目成功落地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华东调研指导财务处工作
- 学校部署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工作
- 春节前夕学校领导走访慰问老同志并通报学校情况
- 防控疫情,石大在行动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 学校参加教育部新增20所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推进视频会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八巡回指导组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 学校举办山东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袁仲雪受聘为学校兼职教授
- 【辉煌十三五系列报道】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 数十个“首次”和“第一”见证中国军队70年跨越式发展
- 五四青年节,石大开启“云端”模式
- 学校参加2020年王涛英才奖学金颁奖典礼
新闻公告
- 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学校云端教学有序开展 03-16
- 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双创”项目 03-15
- 学校部署新学期外事工作 03-13
- 郝芳院士团队在深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2
- 学校部署新学期科技工作 03-11
- 38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03-11
- 学校部署新学期科技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