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页

师永民、刘钰洋、李兆亮讲述地质工程一体化理论、方法设计与实现技术

2020-12-14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闻网

【本站讯】日前,国家自主创新高端领军人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师永民研究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钰洋博士、李兆亮博士做客第162讲“地学讲坛”,围绕地质工程一体化理论、方法设计及实现技术等主题,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分别为师生作学术报告。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林承焰教授主持报告会。

师永民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前沿理论技术”为题作学术报告 孙瑞庆摄影

师永民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前沿理论技术”为题作学术报告,介绍了微纳米含油气系统、储层表面物理化学、面向深层油气藏的工程地质三个方面。他强调在面对复杂油气藏时运用微观纳米技术的必要性,从定性表征、定量表征、孔径大小及类型、油气水赋存空间、驱替方式、压裂方式、渗流特征等多个因素细致阐述微纳米含油气系统,并说明了该技术在油气开采的实践应用。同时提出面向油气领域的工程地质的概念,并进一步解释了其研究方法及现实意义。师永民认为,当前石油地质研究领域以微纳米孔隙大小作为评判标准是常见误区,需要在实际研究中注意规避,并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攻关方向和展望。

刘钰洋以“非常规储层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题作学术报告 刘坤达摄影

刘钰洋以“非常规储层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题作学术报告,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需求及设计、解决方案、应用实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刘钰洋表示,在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工程两个方面主要负责各自阶段目标的实现,当前对流程的整体性关注程度较低。面对这一现状,应以地质工程—体化为目标,围绕储量动用的最终实现,各个节点间无缝衔接,从工程角度向地质研究提出要求,从地质角度为工程实现创造条件。在谈到方案需求时,刘钰洋指出,“地质工程—体化就是把原来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和要素,运用一体化的理念互相建立联系,相互促进、协同互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迅速反应、快速决策的目的。”他提出先通过区域模型推导出先导区模型,最后确定优选方案,并就三维地震、构造模型、相模型等进行多角度详细讲解。

李兆亮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 孙玉博摄影

李兆亮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围绕三维地质建模的作用、基本理论、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等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强调地质建模在地球系统科学、储层建模、复杂结构、精细构造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图片演示,依次对每一种作用展开讲解。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理论方面,着重厘清其概念、基本要素、数据模型、构造建模规则等,并引出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评估过程。李兆亮结合油气领域的特点,深入剖析了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以及三维网格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通过列举塔里木盆地构造模型、裂缝模型、城市地质等实例,具体说明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展示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优势和重要作用。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东林听取报告后表示,三场报告所展现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机理、理论方面的丰富思想,不仅拓宽了自己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学术视野,其解决方案、现实技术和应用实例的前瞻性、实效性的动态研究更让自己深受启发。

【 作者:徐明权 郭雪娇 郑珊珊 来自: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姜洪明 审核:蒋大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师永民、刘钰洋、李兆亮讲述地质工程一体化理论、方法设计与实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