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志川教授团队助推国产旋转导向钻井关键技术突破
管志川教授团队成员史玉才副教授(左一)在现场指导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测试
【本站讯】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对川庆钻探公司、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同完成的“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一项尖端自动化钻井新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已成为复杂地层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使用的必备技术。多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工具造斜率、井下工作安全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较大差距,综合性能不足,使我国旋转导向钻井装备长期依赖进口。
自2010年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公司、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开展了“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发,并共同承担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制》(2016ZX05022002)。针对重大专项课题中核心研究任务之一“提高造斜率技术”,管志川教授团队提出了基于钻柱-钻头-地层耦合作用的“平衡趋势”造斜率预测理论与调控方法,取得新一代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造斜率预测与调控领域的重大创新,造斜率由之前不足6.0°/30m提高至10°/30m以上,比肩国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研究成果为全新一代CG-STEER旋转向产品、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大幅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2019年以来,新一代CG-STEER旋转导向系统已完成4口高难度页岩气水平井的造斜段和水平段钻井作业,累计进尺7758m,创下了国产旋转导向系统最大造斜率11.2°/30m,单趟钻最长寿命297h、进尺1090m等多项纪录,一举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管志川教授所带领的井下过程控制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深部复杂地层高效破岩方法与提速技术、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理论与方法、钻井工程风险预测与控制、井筒完整性评价等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得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及欧盟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余项,在油气钻井工程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力。
【 作者:刘永旺 单宝来 裴红艳 来自:石油工程学院 科技处 责任编辑:卜令朵 审核:蒋大森】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管志川教授团队助推国产旋转导向钻井关键技术突破
相关推荐
- 学校部署近期本科教学重点工作
- 理学院念乡五人行实践队开展家乡变化调研工作
- 曹磊、代鹏程、赵学波在氢能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 学校推进古镇口校区建设管理运行工作
- 学校联合主办“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前景与挑战”AAPG国际地质技术研讨会
- 驻区6高校成立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校创新创业联盟
- 蒋有录教授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应用统计学》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成立一周年合作发展座谈会举行
- 共叙石大情缘 同谱时代华章 ——2021校友返校日活动侧记
- <p>青岛市应急管理局与学校签署框架合作协议</p><p>联合成立青岛市安全科学研究院</p>
- 学校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优秀组织奖
-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石大获一等奖
- 马搏创业故事入选“一带一路”青年创业故事20佳
- 5件作品获中国石油新闻奖
- 学校研究部署新学期学生工作
-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校调研
- 新华国际时评:煽动暴乱注定不得人心
- 【黄岛讲坛(储建分论坛)】界面的力学问题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山东赛区)我校获一等奖
- 学校总结部署资源绩效管理信息化工作
新闻公告
- 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学校云端教学有序开展 03-16
- 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双创”项目 03-15
- 学校部署新学期外事工作 03-13
- 郝芳院士团队在深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2
- 学校部署新学期科技工作 03-11
- 38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03-11
- 学校部署新学期科技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