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课”制度化当不限于北大清华
再也不用纠结上清华还是北大了?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理想国、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业系统概论、制造工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知名课程。
北大清华互相开放优质课程,可谓是强强联合。两校是中国高校的“双子星”,学科设置各具特色,清华的理工科优势突出,而北大文科具有传统优势,互相开放课程实现了优势互补,给予了两校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空间,既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如果对高校某门课程感兴趣,可以去旁听、蹭课,但校际互相开放课程且互认学分,让这种“蹭课”制度化,却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探索。
国内不同高校间也有过类似人才培养合作尝试。1999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7所在武汉的部属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允许7所高校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跨校辅修专业,修满50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可获双学位证书。这一“七校合作办学”模式被形象地称为“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7所名校”。这一模式远比跨校选课力度大,前者最多做到了互认学分,而后者则可以获得辅修高校的学位。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持续了20年的“七校联合辅修”模式已经暂停。
再来看北大清华的互相开放课程,实际上两所高校都只是开放了一小部分优质课程,名额也较少,具有探索试验的性质。不过,即便是这一“小动作”,网上也还是有那么多人“酸了”“膨胀了”。“酸了”“膨胀了”的背后,是对高校敞开大门、共享优质资源的期待。
虽然在线教育发展迅速,慕课等在校课程的出现,打破了优质课程资源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也可以学习很多优质课程,但是线上线下的学习体验仍有很大的差距,线下学习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一些大学城集聚了几所甚至十多所高校,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是课程互不开放,形成了一道道无形的壁垒。加强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打破高校间的无形壁垒,有序合理开放部分课程、互认学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共享,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既是大学生之福,也是构建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的必要之举。(李一陵)
相关链接:光明网:“蹭课”制度化当不限于北大清华
【 作者:李一陵 来自:光明网 责任编辑:王谦冲 审核:新闻中心总编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蹭课”制度化当不限于北大清华
相关推荐
-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巍然来校调研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 学校获四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 周国平做客第114期思创论坛 谈“只有一个人生”
- 学校与中化集团岙山基地深化合作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学校获评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 学校研讨新校史馆设计方案
- 校领导慰问坚守一线职工,与师生共庆新春佳节
- 石大学子探索家乡变化 点赞美丽家园
- 【黄岛讲坛(控制分论坛)】雷亚国教授介绍机械装备智能运维理论及工程应用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来校调研交流
- 学校与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
- 学校与科大讯飞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石大获一等奖
- 靳子濠获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全球助研金
- 数十个“首次”和“第一”见证中国军队70年跨越式发展
- 【预告】CCF-CV走进高校系列报告会
- 学校党委对巡视整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 青岛:百所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 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学〔2020〕2号
新闻公告
- 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学校云端教学有序开展 03-16
- 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双创”项目 03-15
- 学校部署新学期外事工作 03-13
- 郝芳院士团队在深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03-12
- 学校部署新学期科技工作 03-11
- 38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03-11
- 学校部署新学期科技工作 03-11
高考招生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