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薛荣久)中国 WTO 研究的领军人
锲而不舍经贸情 不断攀登育才梦
薛荣久:中国 WTO 研究的领军人
(来源:《中华英才》2020-1 记者: 王玉君 高岚岚)
他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界当之无愧的泰斗级人物,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等诸多方面做出的贡献使人肃然起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他主编的《国际贸易》教材被国内大学广泛采用,其中《国际贸易》一书获北京市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研成果与教材一等奖,被国家选定为重点教材。
在研究中,他独立思考但不固执己见, 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他善于辩证地看待问题,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实事求是; 他坚持深入研读文本,明晰要点尔后做出理性判断。他对国际贸易惯例及WTO 规则的研究与时俱进,为中国复关和入世出谋划策, 为中国入世后应对、扩大世界影响尽心竭力。
他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薛荣久。走近薛荣久,你会被这位老人的健谈所打动,感受到他治学的严谨、为人的真诚和深深的家国情怀,让人觉得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就像一本厚重的著作, 内涵丰富而幽远。
百折不回 一路前行
薛荣久于1934 年出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河北省迁安市,祖父是当地的剪纸名人, 1954年作品曾被送到苏联及东欧国家展出。父亲小学没毕业,却自学成才,精通诗词歌赋,喜好收藏,珍藏的赵孟 书法真迹是父亲至爱。土改后老家没有中学,1949 年父亲毅然带着他们三个同学到北京考中学,因为小学底子差,薛荣久没考上公立中学,考上了私立北京汇文中学。学校学费很高,需用30 多袋面粉作学费,家里好不容易把学费凑齐,给了薛荣久一个月饭费。10 月份家里还未寄来生活费,薛荣久挨了几天饿, 一筹莫展之时,学校接到北京市教育局通知, 家庭困难的可申请助学金。薛荣久获得甲等助学金,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又为下学期的学费发愁,无奈父亲给校长写了一封信。校长提出只要他所学课程平均达到95分以上, 可免除三分之二学费,剩下的学费是要到图书馆、厨房帮忙。从此薛荣久拼命念书,始终名列前茅。
念完中学,薛荣久被推荐报考当时属于机密院校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1955 年进入对外经济贸易系学习。那时经过院系调整,学校云集了全国的专家名师。薛荣久的本科毕业论文获得“优秀”,并在毕业典礼上宣读。1960 年本科毕业,恰逢国家开设研究生制度,辅导员找到他,要他留校读研究生,薛荣久欣然同意。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生,薛荣久在有“南马北袁”之称的著名经济学家袁贤能指导下学习,步入西方经济学说和国际贸易理论殿堂,写出优秀学位论文,成为首位毕业研究生。
毕业后,薛荣久留校任教,经历了从“四清”到“文革”各种政治运动,1970 年秋进入河南息县外贸部“五七干校”。在劳动之余,他抓紧时间背英文单词。1971 年9 月, 接到学校复校命令,薛荣久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读书钻研。1974 年4 月初,薛荣久被临时借调到原外贸部国际小组,为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大会准备发言稿材料。这项工作使他阅读了众多的国际组织方面的英文材料,激起了薛荣久研究《关贸总协协定》的浓厚兴趣。
1986年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组织提出恢复缔约方地位的申请,薛荣久成为原外贸部中国复关专家组成员, 199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建关贸总协定(GATT)研究会,随着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的进行,对外经贸大学 GATT研究会转而成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薛荣久担任会长和主任。
“中国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
根据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经过长达15 年艰苦不懈的复关和入世谈判,2001 年12 月11 日中国成为WTO 第143 个成员。作为中国从事WTO 研究的领军人之一,薛荣久不仅是中国入世历程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1999 年,薛荣久带领四位年轻教师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编世贸组织培训教材。其间,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美国和日本的影响”。上飞机前,他收到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的电传,内容是学术会议主持者请他在会上专门讲一个问题——“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与世贸组织基本原则是冲突,还是吻合?”。薛荣久想婉拒这么敏感的题目。“到了纽约, 当晚在美国著名教授巴哈瓦蒂的家宴上, 会议主持者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洁·思诺女士告诉我,从中国邀请参加会议的除去我,还有龙永图等两人,但他们不能前来参会,再次强调要我讲讲电传上定下的题目。我推掉的想法落空。”
回到宾馆,来不及倒时差,薛荣久结合平时关注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心得,连夜写出英文发言稿。第二天上午,薛荣久作了20 多分钟的发言,主要观点是: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与世贸组织基本原则有吻合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纲,1994 年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刚开始转型,在部分上可能有冲突,但不是主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吻合比重会越来越大。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善于学习的传统,我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把市场经济发展好的经验学来,再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可能创造出高于当代的世界社会和政治价值观念,为世界做出中国的贡献。” 薛荣久的一番演讲,承认了我国的不足, 肯定了进步,同时展望了未来,极具说服力,受到与会者的赞赏。会议主持者洁·思诺女士在总结发言中说,“薛教授释解了我们的担忧”。
这次经历给薛荣久感触很深,他对世贸组织的研究亦从经济贸易层面深入到国民素质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上。
加入WTO 后,中国从初期蹒跚学步的新成员,已经成长为举足轻重、对各个谈判领域都能发挥影响的核心成员,逐步
由适应WTO 规则走向引领WTO 规则制定。然而,对于我国入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始终存在争议。入世之初,有媒体惊呼是“狼来了”,薛荣久认为“这种观点扭曲了中国入世的意义,应当是竞争和合作的伙伴来了”。薛荣久阐明,“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我们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把相应的权利让对方享受。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我们应对的好,会把挑战变成机遇,应对不好,把机遇也变成自己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中国政府怎么做。入世后有人提出中国政府职能要弱化,我认为不是弱化,而是转化。从原来计划经济下的管理办法,向市场经济下的管理办法转变。”事实胜于雄辩。在加入WTO 仅10 年后,中国就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国计民生大为改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和实力极大增强。
迄今,中国入世虽然已经18 年,中国社会仍然存在对WTO 认知不足的现象, 尚未全面肯定中国入世的巨大成就。每当对中国的贸易争端投诉出现,中国相当多的舆论与媒体不是按照WTO 规则判断贸易争端的是非曲直,分析中国本身产生贸易争端的诱因,而是认为对中国的“双反” 调查似乎都是歧视中国、不友好,搞贸易保护主义,出现言辞过激现象。
一些知名学者、教授以“外加式” 的方法,以自己的学识去理解和评论WTO,归结中国入世后的得失。在未知原委情况下,他们对WTO 成员对中国的贸易投诉,有的义愤填膺,用情绪化的语言上纲上线,出现误导,造成社会不安。中国加入WTO 十周年时,有个别学者竟然提出中国应退出WTO,认为中国入世深陷“坏的贸易”的论调,薛荣久经过研读其文,认为该文从立论、论据和结论都存在严重偏颇,特予辩驳。
“我认为规则意识提高是中国入世后的最大收获,规则意识仍然不足也是中国入世后最大的憾事。”薛荣久主张,出了问题不要随便扣帽子。一些舆论对中国入世和维权仍然停留在激情强于理性的层面,不利于中国恪守WTO 规则,承担参与全球治理的重任。
薛荣久深感现在研究任务很重,其中世贸组织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理论、政策、实务、法学、谈判、外交等各个方面, 有很多问题需不断探索。“规则研究要非常深化,非常细致。要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既不能一味肯定,更不能盲目否定。应采取‘先内后外’的研究方法,就是把内部情况搞清楚,我反对‘外加式’的做法。”
勤奋耕耘 创新求索
薛荣久认为,本科是大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质量。1993 年成为博士生导师后,他仍然为本科生上三门课,退休后一直坚持授课至80 余岁。薛荣久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树立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的教学对象的培养方式定位为“学、研、悟”。本科主要是学,在教学方法上,以讲为主,适当研讨, 在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摒弃灌输式;硕士研究生教学方法以研讨为主,加强引导和点评,培养同学独立的研究能力。博士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现身说法,提高同学扩展性、前瞻性思维。2003 年薛荣久获得北京市首届“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薛荣久认为,课程教材编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 他主编的《国际贸易》成为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部财经类核心教材。1982 年到1983 年,学校派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进修。进修期间,他如饥似渴地了解美国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回校后,他结合中国的情况,创建新课“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他根据中国入世人才的需要,2003年创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课程。薛荣久主编的教材,被国内大学广泛采用,《经贸研究与论文写作》成为北京市优秀教材。他主讲的“国际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概论”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他把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即方法论、一般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法,并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出先内后外、跟踪、鱼骨式等研究方法。多年来,薛荣久不断探索学术领域的前沿和重大问题,积极研读中央文件和最新学术成果,关注国际贸易学科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问题,著述颇丰。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百余篇,出版教材、著述、文集、游记等 40 多部,其中《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获 1998 年“安子介国际贸易学术研究”成果奖。
由于国家需要,薛荣久拿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研究、教学和相关的社会活动。他满怀深情地说,“我最大的愿望是为中国培养出一流的世贸组织专家,为中国在世贸组织安身立命加深研究,提出对策;同时,通过研究,推动世贸组织的改革,促进世贸组织成员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薛荣久培养了国内第一批世贸组织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现在,这一批毕业的博士生均已成为国内世贸组织研究的后起之秀、教学和公职的栋梁。
薛荣久谋划和创建了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和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担任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和几个部委与北京市等政府的顾问和专家。此外,他还应邀为中央各部委、党校、各省市领导干部、社会团体、高校等作了很多有关世界经贸、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的学术报告, 提高了社会各界对WTO 的正确认识,为中国经贸大发展提供了思想和决策基础。
2007 年,薛荣久光荣退休,但他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仍在延续,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担任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 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研国内外经贸风云、撰有特色育才文章”的事业中。为加强学术传承,2012 年后他相继主编了《袁贤能著述文集》和《姚曾荫著述文集》。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经贸理论,2013 年他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探究》。为了明示中国入世后对WTO 规则的恪守与有所作为,2018 年他撰写出版《中国对 WTO 规则的恪守与砺进》一书。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薛荣久就是这样一个锲而不舍的攀登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华英才》:(薛荣久)中国 WTO 研究的领军人
相关推荐
- “北京榜样”进贸大 “时代楷模”人人夸
- 2020硕研招考初试顺利进行 网报准考人1.7万
- 我校成功举办苏里南外交官研修班
- 央广网:(周念利)第四届进博会开幕 中国为何特别强调多边主义、开放、共享?
- CGTN:(肖慧琳)What role does CIFTIS play in China's opening-up?
- 吴卫星副校长出席首都高等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授旗仪式
- 《海南日报》:(崔凡)专家学者聚焦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开放新高度 发展新优势
- 学习“抗美援朝”精神——法学院党委开展观影学习活动
- 劳动育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师生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
- “寝伴我心,共沐阳光”——第七届新生心理文化月之寝室心理文化建设大赛圆满落幕
- 我校新时代新思想研究宣传阐释再创佳绩
-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山东省价格监测中心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外经贸大学与三所中央企业集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社科网、北京头条:贸大举办“中国法的国际传播”线上研讨会
- 北京日报: (薛荣久)中国WTO研究“第一人”!奔九路上,他定下6个小目标
- 金融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推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办法》
- UIBE国际商务汉语基地艺术研究员墨海作品参拍成功
- 《光明日报》:(洪俊杰)持续扩大开放,推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 校党委书记蒋庆哲 校长夏文斌深入本科教学一线进行听课
- 教师节致全校教职工的慰问信
新闻公告
- 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5次党委常委会 03-16
- 王敬波副校长出席出版社年度工作会议 03-16
- 《人民日报》:(张小锋)上好冬奥思政课(师说) 03-16
- 学校召开2022年第2次校长办公会 03-16
- 贸大近期科学研究进展(一) 03-15
- 我校成功举办“俄乌军事冲突前景及其影响研讨会” 03-15
- 我校组织新冠疫情日常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培训会 03-15
高考招生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2018年)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贸大远程秋季招生简章(学历)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