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天津大学留学生“小年夜”体验中国传统民俗
中新社天津1月17日电 (记者 张道正)“中国太让我着迷了,春节大家欢聚一堂,像一家人一样欢乐、和谐、温暖,还有那么多民俗文化让人眼花缭乱。”身穿旗袍的天津大学硕士生薛云来自亚美尼亚,她在中国的“小年夜”表演了一段天津快板,赢得了满场喝彩。
1月17日,正值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天津大学校领导与留校学生欢聚一堂,听相声、吃饺子、发红包,给近200名中外师生送来新春祝福,共同迎接农历庚子年的到来。图为天津大学学生展示校领导发放的红包和书籍。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1月17日是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三,正值“小年”。当晚,天津大学2020年留校学生慰问及迎新年联欢活动在卫津路校区一个食堂举行,天津大学校领导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留校学生共同欢度小年夜。
整个餐厅张灯结彩。现场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游园会围绕“传统民俗”主题体验,包含吹糖人、画糖画、捏面人、制作年画、编织中国结、制作葫芦技艺、写春联等活动,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现场演示。
薛云就是一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亚美尼亚留学生,她精通二胡、快板、中阮,谈起这些头头是道。“我父亲很爱中国电影,所以我很小就耳濡目染地爱上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大学修习了中文。”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薛云来到天津读研究生,在南开大学读了一年后,进入天津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的硕士学位。“今年就要毕业了,我还想读博士。”薛云告诉中新社记者。
来自约旦的小曼说:“我最喜欢中国的太极”“对中国功夫感兴趣。”小曼游历了山东、广东、北京、上海等中国二十几个省份的几十个城市。“我刚刚完成了三万多字的中文论文。”小曼笑言,自己的读写中文水平完全没有问题,对中国的生活也比较适应,“以后我想做中文教师,教授中国文化。”
当晚的活动中,在包饺子体验区,师生共同参与,包出一个个象征幸福安康、年味满满的饺子;写春联体验区,外国留学生们用毛笔写下一个个“福”字,互相用手机拍照记录这一瞬间;文化晚宴采用自助餐形式,推出结合中国元素的“花式”菜单,让留校学生品中国味道、识中华文化。师生们现场表演的舞蹈串烧、相声快板、歌曲独唱等各具特色的节目博得了阵阵掌声。
来自巴基斯坦的天津大学博士生汉森说,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时光是欢乐的,中国春节更是让人难忘。(编辑 焦德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新闻社:天津大学留学生“小年夜”体验中国传统民俗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得佳绩
- 天津教育报: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发布
- 2020青年防艾公益行动暨天津大学知艾防艾宣传活动成功举行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建校125周年主题活动发布
- 光明日报客户端:第二届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召开
- 天大科研团队用“高频超声波”领跑尖端生物科技
- 津云:1小时内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天大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发检测试剂盒
- 天津大学“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月正式启动
- 【2019迎新】天津大学2019级本科生、预科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 校党委副书记雷鸣与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座谈交流
- 天津日报:孪生姐妹 考入天大
- 中国社会科学网:天津大学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经济学分论坛在津举行
- 天津日报: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揭晓 天大教师榜上有名
- 天津广播:天津大学师生将接种新冠疫苗!应接尽接!
- 天津大学北洋老年大学教学汇报展正式展出
- 天津新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 经管学部学子在2020“中国外运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
- 全国化工类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 福州日报头版:产业更高端 城市更宜居 生活更美好 ——我市积极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 灾难医学研究院举办首期哈佛高级灾难医学培训班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