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大科学装置” 在期待中成长(图)
《天津日报》 ( 2019年12月25日 第03版)
新闻镜头
从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预研,到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筹备,再到2019年10月开工,近
日,这个世界最大地震模拟设施已完成地下建筑部分的桩基工程、基坑支护工程 ──
“大科学装置” 在期待中成长(图)
姜宝成 摄影报道
俯瞰项目工地
预研设备“水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试验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每天进行巡检
这注定是一段漫漫长路,而路远更需要信念。
自2018年8月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夜以继日,仅用420天拿到开工证,创造了“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天津速度”和“天大速度”──两个多月前的10月6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西南角,在数十位院士、学者的瞩目中,在众多工程专家的期待中,工程车队齐鸣开动。
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破土动工。这是继贵州天眼(FAST)、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线站等之后,我国投入巨资打造的又一“国之重器”。它建成后,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次生海啸、洪水等其他多种灾害共同作用下的有效荷载,可以为跨海大桥、超长隧道、海底管线、海上平台、大型核电站等“超级工程”的建设保驾护航,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早一天建成就能早一天发挥作用。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成立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简称‘大科学装置’)”党支部,成为攻坚克难的突击队。在历时半年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共召开各类论证会、评审会50余次,切实解决了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40余项。
“大科学装置”党支部共有党员20名,都是因这个项目而从各个学院、单位特招或借调而来。通过支部组织生活会,大家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决心力量,鼓舞工作干劲。为了能让“大科学装置”于2024年10月顺利保质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指挥部灯光经常彻夜不熄。
“伟大的事业,要从脚下出发。”作为党政“双带头人”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大科学装置”党支部书记韩庆华说:“我们支部主题教育的重点就是‘砥砺奋进守初心、防震减灾担使命’。”支部不断强化思政建设,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夯实信念基石,让政治理论成为推动设施建设的行动力量;努力将设施打造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之重器,形成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国内外一流的协同创新平台基地。
本报记者 姜宝成 摄影报道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12/25/content_153_2096881.htm
(编辑 刘晓艳 雷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津日报:“大科学装置” 在期待中成长(图)
相关推荐
- 天津工人报:天大专家解企业难题生产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 天津日报: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回春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村医能力提升研修班”结业
- 新华社:为有源头活水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综述
- 李家俊会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一行
- 我校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举行教育合作会谈
- 刘丛强院士作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报告
- 新华社:专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城市安全”大脑
- 天津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人民网:群众工作能力是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的根本
- 天津大学与湖南省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
- 南方日报 | 释放“小巨人”的大能量
- 人民日报:为了那一碧万顷
- 接续助力大美青海 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对口支援工作 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 人民网:五四青年节,天大学子“有点忙”
- 人民网:“复兴百工,生活即道”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开展
- 天大喜讯:天津大学再添四个“拔尖计划2.0”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今晚报:冯骥才:为每一座村落建一份清单 为传统村落遗产档案制定相关规范开题立项
- 科技日报:为让学生既懂自然又懂社会 这所高校开设“新式”地理科学专业
- 新京报: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天津大学名誉教授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