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俗世奇人》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找回读者,是我现在最美好的文学感觉”
冯骥才《俗世奇人》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本站讯(记者刘晓艳 通讯员杨扬)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今日公布,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足本)众望所归,荣获短篇小说奖。
获奖消息一公布,冯骥才先生就接到了好多朋友发来的祝贺短信,其中一条来自艾克拜尔·米吉提,而这位新疆作家,曾在1979年跟冯先生一起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的前身)。这让冯骥才先生想起当时的感受:“那是我第一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跟艾克贝尔·米吉提、贾大山和陈世旭一起,我们都才30多岁,很年轻,都感到很兴奋,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很高的新台阶,能获得更多人的注意,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76岁的冯骥才先生获得鲁迅文学奖,跟年轻时的感受已经大不相同。他笑说,文学奖其实是属于年轻人的,他这个年纪获奖,一方面对他是一种鼓励和安慰,让他觉得“这老头还行,还能接着写”,另一方面感觉跟读者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近20多年来,我把自己生命的蛋糕几乎全都给了文化遗产保护,只零星地写了两三篇短篇小说,感觉跟读者远离了。直到2014年以后,随着年纪增大,下田野的时间少了,在书斋里的时间多了,才重新把小说拾起来。《俗世奇人》正是我返回文学后的第一本小说集,它让我找回了读者,又有了与读者心灵交流的感觉。而这是我现在最美好的文学感觉。”冯骥才先生说。
冯骥才先生认为,写作是一种精神生活,现在,他回到了这种精神生活中。
其实,20多年来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冯骥才先生看似远离了文学,远离了读者,但文学一直在他心里,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有时他在考察的路上,置身汽车里,心已经飞到了小说的世界,总有各种各样的灵感冒出来,可车一停,他就不得不奔赴民间文化的田野,刚刚冒头的文学灵感便消失无踪。然而冯骥才先生并不后悔,因为他总一直坚信,保护国家民族的文化,高于个人的创作。“况且,无形中我也积累了很多对于生活、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情感的认识”,冯骥才先生说,“这些无形的积累,将来也一定会融入到我的文学里。”
鲁迅文学奖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设立于1996年,其前身为“全国中短篇小说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冯骥才先生曾四次获奖:
《雕花烟斗》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啊!》荣获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神鞭》荣获第三届(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珍珠鸟》(散文集)荣获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奖(1989年)。
(编辑 焦德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冯骥才《俗世奇人》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相关推荐
- 档案馆校史博物馆圆满完成国庆校庆开放接待工作
- 半岛网: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青岛)首届毕业生顺利毕业
- 今晚报: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天大揭牌
- 中国青年报:天津大学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
- 第二届七里台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
- 北方网:刺骨寒风挡不住 温暖心意来相送
- 人民网: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役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设立“吴琦医学奖学金”
- 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一行赴宕昌县 推进定点帮扶工作
- 津云新闻讯:天大“校徽月饼”上新了!4个版本18种口味供师生选择
- 辽宁日报:助力人类攻克I型糖尿病 天津大学研发出新型水凝胶
- 今晚报:北洋园里笑迎新
- 天津大学举行2021年度院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 天津大学助力国采中心成功完成全国政府采购首个跨系统远程开评标项目
- 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成立临时党支部
- 北京日报:天津大学成立北京古建筑研究院
- 人民日报:天大红色夏令营走进革命老区
- 科技日报:新工科建设再升级 天大为学生开通发展快车道
- 央广网:天津大学新技术让二氧化碳捕集材料“深呼吸”
- 贺周恒院士90华诞: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在京举办“中国流动稳定性与转捩研究40年:成就、机遇和挑战研讨会”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