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第二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在张家口召开
11月14日,第二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开幕。本届论坛由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协办,鉴衡认证中心承办。论坛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河北省人民政府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丹麦、德国和挪威等国政府、使领馆、国际组织的支持。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以及知名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论坛以“驱动智慧变革、赋能绿色未来”为主题,与会嘉宾从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投融资趋势以及商业模式等角度探寻地区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转型的路径,拓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空间,畅谈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在美丽的“冬奥之城”点燃冬日激情。
2020年将是冬奥会筹备的关键一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张家口,其生态文明建设对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意义重大。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市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展开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在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绿色用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本届论坛的召开有利于搭建一个开放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交流和合作平台,对张家口加快构建绿色冬奥能源体系,扩大示范区国际、国内影响力以及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会开幕式由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卫东主持,河北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袁桐利,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道尔夫·吉伦,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戴明,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齐涛以及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在开幕式上致辞。
袁桐利副省长首先介绍了河北的区位特色以及张家口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优势。张家口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赛事承办地以及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与雄安新区共同构建成河北新的发展两翼。他指出,河北省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河北将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大批优质创新要素汇集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推动了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催生了可再生能源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巨大市场。
道尔夫·吉伦主任对张家口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赞扬。全球能源转型依赖城市的努力,要抓紧城市层级的能源改革。城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可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自主性,带动经济发展以及创造就业等。同时,张家口可以借助积极参与全球化平台,从全球的能源转型趋势中受益。全球其他城市也能够从张家口的经验中获得更多启发。他还介绍了张家口2050能源转型计划可以给中国很多城市提供范例。
国家能源局向海平总工程师认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供求关系总体缓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新一轮能源革命正蓬勃兴起。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发展行动,努力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从愿景变为实际行动,做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实践者。当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国家批复的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可再生能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先导区。张家口市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绿色用能等方面进行全力实施,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在发展规模、利用水平、体制机制创新等多项指标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戴明副司长表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应对全球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的责任。我国愿与各方一道,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降本增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优化发展方式,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空间;完善发展环境,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国际合作,实现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协同创新合作,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开发应用,推动资源共用,成果共享。
齐涛副局长介绍了中科院重大项目在张家口市的推进情况。为了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发展,2018年启动了16.5亿的变革性新能源先导项目,其中大规模的太阳能的储热,百兆瓦级的压缩空气储能,包括生物质综合利用等项目在张家口落地。中科院作为我国重要科技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功能化,为推动我们国家的能源革命提供支撑。齐副局长相信,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可为我国的山清水秀,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提供强大的支持。
回建书记表示,当前张家口正处于历史窗口期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张家口正聚焦高质量完成冬奥会筹办和脱贫攻坚任务,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支撑区,扎扎实实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会始终坚持开放思维,国际视野,致力于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有机联动搭建政府引导、源头创新、市场运作,资本支撑的桥梁纽带,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学术价值充分释放,贡献社会造福人民。
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会主席沃尔夫冈·帕尔茨博士、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能源局可持续基础设施处处长Sujata Gupta、美国加州中国气候变化研究所主任、加州环境保护局高级顾问戴凡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的领导还有河北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王素文,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刘亚洪,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郭勇,省商务厅副厅长安静,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英等。
论坛特别邀请了来自“产、学、研”各界的六位嘉宾进行主旨发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包括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院士,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道尔夫·吉伦,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日新,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能源局可持续基础设施处处长Sujata Gupta。各位嘉宾展望了2020年到2050年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并围绕能源系统优化、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综合能源商业模式、金融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等热点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绿色发展经验,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欧阳明高院士主持突破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在全球率先实现燃料电池商用车全套技术的商业化。他在演讲中介绍了电动汽车研发与产业化的过程,以及我国在期间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分析了氢能燃料电池的机遇与挑战,澄清大众对氢能的一些误解。他认为氢燃料电池进入市场的突破口主要是北方长途大型重载类的交通工具,并从能源面临终端电气化、能源低碳化、系统智能化三大革命角度剖析了新能源汽车将如何促进新能源革命。目前现代新能源汽车只是初级阶段,未来通过分布式光伏与电池的“黄金组合”以及集中式的风电、光伏与氢燃料电池的“白银组合”结合5G互联网的加持,将会经历新能源和智能化双向并行发展,进入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新时代。
王仲颖副所长介绍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三化”路径并提出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密不可分,要在能源体制机制革命的支撑下,使能源消费革命和能源生产革命产生一个良性互动,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发言嘉宾还提到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广阔,稳定的政策环境、公开透明稳定的市场交易原则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主旨发言之后举行了主题为“城市能源转型”的专题讨论,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城市可持续能源项目主管陈勇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主任朱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级战略官员Ping Yean Cheah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能源局可持续基础设施处处长Sujata Gupta一起,就城市能源转型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嘉宾一致认为,城市转型过程中需要合理长期的能源远景和规划,做好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整个基础设施层面深度融合。而推进能源转型,做好2050能源转型战略,需要处理好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找到利益攸关者,包括政府,当地的社区,项目融资人等等,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是加强全球协同,以开放的心态展开积极探索。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和产业持续变革,各企业纷纷展开行动,助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企业家,并跨界邀请了大数据领域的企业家,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氢能以其众多优点,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整合方面潜力巨大,被视为全球能源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张家口依托自身的优势,成功引入多个综合能源项目,成立了张家口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使张家口氢能源产业走在了全国前列。由此,本次论坛新增“氢能开发与利用论坛”,邀请国内外氢能行业的专家从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普及化利用方式以及面临的安全问题等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介绍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汽车尤其是在商用车方面的研发进展和前景。目前氢燃料电池主要面临来源稀缺、储运成本较高等挑战。未来需要加强技术攻关,促进共性技术的突破,加快形成产业化能力、降低成本。通过一定规模的应用,来探索商业化运营的模式,完善标准与管理体系。
当天,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2050年张家口能源转型战略》报告,在现场引起强烈反响。
在下午的论坛上,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全球领导者沃尔夫冈·帕尔茨(Wolfgang Palz)博士与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合著的《太阳的胜利(2000-2020)——21世纪新能源简史》中文版正式发布。帕尔茨博士详细介绍了自2000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论坛第二天,召开的“可再生能源投融资论坛”和“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论坛”两场重量级论坛,汇聚了来自金融界、学术界和研究所的大咖,深入剖析低碳化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围绕政策、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投融资等诸多领域,瞄准全球科技前沿、探索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人民网: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9/1118/c71661-31461413.html
(编辑 焦德芳 赵楚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网:第二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在张家口召开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本科教学、一流学科建设等事项
- 人民网:天津大学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扩大)会议暨主题教育中期推动会
- 建党百年特刊:书声琅琅 汇聚信仰的力量——天津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 四川新闻: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彭清华会见李家俊并共同见证协议签署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原创“主打歌”《我悄悄地告诉祖国》发布
- 人民网:天津大学以“绽放·新百年”为主题举办海棠季游园活动
- 机械学院召开2020年度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校长金东寒出席
- 中国组织人事报:天津举办2019全国博士后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论坛
- 天津大学举办直附属医院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暨培训会
- 最后的原始部落毁于火灾 学界专家相聚“云端”反思研讨 痛失翁丁之后谁来重建家园
- 中国科学报:金银做纳米机器人,国内学者研发抗癌新对策
- 天津大学首批10门研究生课程登陆 “学堂在线”平台
- 天津大学组织观摩2020年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闭门会议
- 天津教育报头版:卓越大学联盟发布新工科教育质量宣言 探索“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 人民网:2019毕业季的“最后一课”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为梦想而奋斗
- 中国青年报:天大建筑学院推倒看得见的教室围墙,打破看不见的学科藩篱 打造未来教室
- 天津工人报头版:天津大学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 城市快报:天津市第十三届社区教育展示周暨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举办
- 【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马凯学:面向产业痛点与未来,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打造新工科的排头兵
- 5月30日校报推介:五四百年座谈会师生发言摘要、访我校精仪及化工学院教师、“北洋大讲堂”16年回眸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