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新型细胞超低温保存技术取得突破
工人日报 2019年10月25日 06版
本报讯(记者张玺 通讯员焦德芳 全莉)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雷、杨静团队成功研发新型细胞超低温保存技术,首次实现低成本无毒副作用超低温保存人类软骨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血液病、癌症患者等人群带来福音。该成果现已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权威期刊《生物大分子》。
细胞治疗是指将细胞在体外培养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换人体受损的组织或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目的。将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用于未来“唤醒”与治疗,被称为人类医学发展史上最具想象力的“后悔药”。目前相关技术存在严重瓶颈:降温过程中形成生长的冰晶会给细胞造成致命的冷冻损伤。而目前添加有机保护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具有毒性,副作用明显。我国临床应用一直依赖国外进口的此类冻存保护液产品,价格十分昂贵。
天津大学青年教师杨静在研究中创造性地选取天然两性离子甜菜碱作为细胞内冻存保护剂,实现了人体软骨细胞的超低温保存,细胞复苏成活率可达90%以上,从而创造了新型超低温细胞保存技术。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新技术对软骨细胞活性与功能都无明显损伤,可高效冷冻保存软骨细胞,并有望实现细胞复苏后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无须保护剂洗脱的复杂程序。
杨静表示,这项新技术研发的细胞超低温保护剂可望替代进口产品,大幅度降低科学研究和临床成本。
链接: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9_10/25/GR0603.htm
(编辑 赵习钧 杨雨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工人日报:新型细胞超低温保存技术取得突破
相关推荐
- 中国教育报:高校海外揽才彰显国际视野
- “校友话职场”刘辉:智能时代,如何成为你心目中的自己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天大新型纳米武器精准打击癌细胞
- 光明日报:在疫情防控中提高公众新媒体素养
- 中国青年报:扶贫先扶志 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 改革网:天大最新研究助力清洁能源技术
- 央视《文化十分》:冯骥才谈读书
- 央广网:天津大学首创新型柔性电子“印刷术”
- 商洛日报:冯骥才:安于低调是自信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百年机械学科的时尚密码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封家书探初心——“学习太雷精神,感悟初心使命”专题情景教学活动成功举办
- 天大AI技术助力安全复工
- 人民日报新媒体:天大百岁教授逝世,遗愿“捐出全部财产回报党和人民”
- 中国科学报:“支”行合一 有教无类
- 津云:天大本科生团队探索全过程无碳绿氢制取获大奖
- 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 天津日报:我市高校两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 北方网:【津云微视】“天津大学培养了我,天津医疗队来救我”年过80水利部专家感恩天津医疗队
- 开学日,天津大学给灾区孩子送来“梦想加油包”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