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若有战,召必回!”他们是天大校园里最美的抗疫志愿者……
津云新闻讯:1月8日,天津发现奥密克戎感染者,天津大学校园随即进入封闭管理状态。根据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学校全体师生要立即组织全员核酸检测。
“请大家保持一米间距,打开校园综合服务平台APP扫码签到。”在一个又一个灯火通明的不眠夜里,师生们分批次有序参加筛查。宿舍叫醒、秩序引导、扫码检测……每一次筛查检测现场,处处都有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天大法学院学生、哈萨克族退役大学生士兵唐努尔·拜山就是其中一员。
2017年,唐努尔考入天津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一年后,因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他毅然从学校报名参军入伍。在部队锻炼的两年时间里,他强壮了体魄,磨练了意志,心理素质、抗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唐努尔·拜山在部队
2020年9月,唐努尔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疫情发生时,他正在学校准备期末考试。在了解到学校需要大量志愿者后,他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和天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发展协会其他成员一起,加入到天大抗疫的志愿者服务队中。
“面对疫情,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每一个天大学子应有的担当。”在唐努尔·拜山心中,天津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当这座城市出现疫情,他觉得自己更应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唐努尔和志愿者们在核酸检测现场
“如有战,召必回!”这是退役大学生们最坚定的誓言。在走上志愿服务岗位的第一天,唐努尔他们郑重地重新穿上了曾在部队训练时穿过的迷彩服。这身戎装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时刻提醒他们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
寒冬时节的凌晨,气温降到零下6摄氏度。天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发展协会会长姚京涛记得,在核酸检测点位,因为天气太冷,大家的手脚都冻僵了,暖宝宝被垫在脚底仍然感觉非常冷。但是即便这样,大家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一个人因为寒冷而退出。
“大家自己觉得冷都没有说话,但是当大家发现,现场做核酸检测的医护工作者双手冻僵以至于打不开试管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心疼。”姚京涛动容地说,“所以我们就开始自发地收集饮料瓶装上开水送给医护人员,让他们暖暖手,这件事特别让我感动。”
志愿者给医护人员准备热水暖手
疫情初期,退役大学生们担任的是维持秩序、扫码登记等工作。因为都有在部队磨炼的经历,所以在面对低温、休息不足、疲劳等困难面前,他们充分发扬了“冲锋在前,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坚持连续作战,高质量地完成了最初的志愿服务工作。
“我记得当兵时,班长告诉我们,‘当兵一分钟就要干好60秒’,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在抗疫志愿服务中,也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在抗疫岗位上干好每一分钟。”唐努尔说。
因为表现突出,退役大学生们担任了更多、更重要的志愿服务工作任务。从搭建场地设施、秩序引导,到样本统计、应急处置,再到物资分发、医疗废弃物处置……每个志愿服务岗位上,都有他们辛勤的身影。因为工作量大,他们常常是到了用餐时间也顾不上吃饭,只能抽空端一盒已经冷掉的工作餐随便扒拉几口,就又冲上前去。据初步统计,他们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30个小时,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
夜里两点的宵夜
“这次疫情的考验对于我们来说更像一次生动的思政课,让我们在留校这段时间有机会主动学习、增长才干,进一步坚定信心跟党走,在新时代赋予青春最绚烂的色彩。”唐努尔说。(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津云:https://www.app2020.tjyun.com/cms_sys/cms_template/000/000/093/index.shtml?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2/362/000000052362807_a0950d4b.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729393255&newsId=052362807
(编辑 张华 陈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津云:“若有战,召必回!”他们是天大校园里最美的抗疫志愿者……
相关推荐
-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 为党育人为国育人 天津大学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研讨式学习
- 新华社: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化加速!千里之外可操控,能判断撞墙还是撞人……
- 中宏网:马寅初经济学院举办学术报告会庆祝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建校125周年
- 天津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彭清华会见李家俊 钟登华一行并共同见证协议签署
- 天津大学图书馆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电子文献资源保障
- 天津大学多项措施助力双校区报考点现场确认工作顺利开展
- 科技日报:高频超声波:生物“黑科技”的背后推手
- 中新社:天津大学毕业生制作“海陆空智能无人系统”送母校
- 津云:锚定“双碳”目标,天津大学R-CELLS环保小屋即将服务冬奥会
- 我校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 “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部门评审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 天津大学获批首批教育部未来技术学院
- 我校召开“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推动会
- 新华社:弘扬科学家精神 《天大先生谈治学》出版发布
- 2019年海峡两岸青年学生领导力论坛开幕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天大教师《科学》发文 “解锁”细胞的门户蛋白
- 天津教育报:海棠不惜胭脂色,今天共赏天津大学的满园春色
- 天津大学召开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123周年座谈会
- 人民日报:京剧艺术,拥抱年轻观众(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 中国青年报:巩金龙:“使命式”科研和育人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