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天津迎战奥密克戎六日记:一个小组一天给超8000人做核酸检测,虽然天气冷,但心暖暖的
1月8日至1月13日,天津夜间的气温几乎都保持在零下7、8度。1月12日晚,新一轮的核酸筛查正在进行,年轻的志愿者们在寒风中跺着脚,医护人员用把热水灌进矿泉水瓶内取暖。志愿者们用篷布把医护人员围起来,还搬出了家里的电暖炉放在医护们脚边。
河西区市民小汪回忆第一轮核酸检测时,在寒风中排了将近四小时的队。第二轮核酸检测显得更游刃有余,志愿者们拿着喇叭喊着地道的天津话,居民们以楼栋为单位一栋一栋地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天津的核酸筛查现场,有打快板的志愿者、跳街舞的志愿者、抖空竹的市民、写打油诗喊话的“大白”……
天津大学核酸检测现场。图片来源于天津大学。
“把疫情当作一次宝贵的成长经验”
疫情开始后,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马知遥决定留在卫津路校区,在学生群里发布了一条消息:
“各位同学好,我在四季村住。我可以入校,大家有任何困难可以告诉我。这次疫情比较严重,大家留在学校是最安全的……周末我将召开线上组会,大家一起交流,让自己做一个有计划的人,有小伙伴在,一起找有意义的事情做,互相提醒防护,迎接云雾散开的时刻。别忘记老师就在离你们几十米的地方,大家放心。”
9日,天津市南开区一核酸检测点。新华社记者白佳丽摄
天津大学的学生们排着S型长队进入体育馆,从排队到检测,仅耗时十几分钟。一名学生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我们走得快,病毒就追不上我们了!”不少留学生还成了这次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国际教育学院的巴赫·冈比亚成了其所在宿舍楼的小组长,“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们的心却暖暖的呢。”
学生们观察到两名医护的防护服上写着:“回家过年。”“儿子,等妈妈回家。”天津大学学生小雪称核酸现场那些大家互相帮助的时刻,是平凡又宝贵的瞬间,“奥密克戎的到来,让我看到了整个城市、整所学校的团结。”
马知遥的妻子和女儿还留在疫情最严重的津南区。00后小马成了津南社区的一名志愿者,母亲给她送去了棉鞋,裹得严密。马知遥收到了妻子拍摄的视频,女儿在核酸检测的现场,连轴转地工作了13个小时。她看起来沉着淡定,没有要向妈妈寻求帮助或者撒娇的意思。十三个小时后回到家里,小马的整个腿都被风吹得通红。马知遥在感到心疼的同时,又觉得欣慰。
医务人员为天津市津南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取样。新华社记者刘惟真摄。
“在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面对困难时的选择。”马知遥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那一刻,他觉得女儿长大了。
“一个小组一天做了超8000人核酸检测”
1月11日,居民在天津超市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1月10日是腊八节,天津多个区域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北辰区医护冬冬(化名)在大通商贸停车场采样点连续采样,从10日清晨6点到11日7点,冬冬团队采集了超过8000人的核酸检测。11日,其他医院的增援力量到来后,她才结束了一天一夜的工作。
“现在物资充沛,没有疫情初期那么艰苦了,我们都是轮流去点位采样的。”冬冬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所有人都在坚持抗疫,在守护“我们的城市”。1月10日下午5点,连续工作10个小时后,一个妈妈带着小朋友前来进行核酸检测。“张嘴。”“啊……”冬冬和大多数市民的交谈就停留在简单的筛查指令上。几秒钟就结束了。
但做完核酸的时刻,小朋友双手递过了一张纸,口罩上方的大眼睛闪着热忱,小声对冬冬说:“谢谢,谢谢。”那是一张和腊八节有关的画,画面的下方是稚嫩的小字:“谢谢你守护我们,腊八节快乐,辛苦了。”
抗疫的24小时里,冬冬珍藏着送画的小朋友带给她的感动和温暖。她好像更爱这个城市了,因为在这里,他们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同日,河东区的志愿者小佐负责统计核酸检测现场的人员信息。第一次进行全市大筛,系统多次面临瘫痪,很多时候都需要手动录入信息。小佐没有听到任何市民抱怨,凌晨的风呼呼地灌进大家厚重的棉袄里,她抬眼看见的,是一张张笑脸。
“疫情到来前我是一名人民教师,疫情来了之后是一个冰雕逆行者。”寒夜里,小佐的防护面罩上水汽凝结成冰,她笑称自己为“冰雕逆行者”。夜更深的时候,出门检测的市民送来了热乎乎的腊八粥,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人民日报: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afe1910e795f42c2b18453eb2ba0caae
(编辑 焦德芳 陈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日报:天津迎战奥密克戎六日记:一个小组一天给超8000人做核酸检测,虽然天气冷,但心暖暖的
- 上一篇:津云:“我是党员,我出列!”
- 下一篇:人民日报:我是党员 我出列!
相关推荐
- 津云:天大海棠绽放花千树 师生真情向党告白
- “牢记使命担当 不负青春韶华”——校长金东寒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 【抗击疫情】亲爱的, 我在家等你平安归来!
- 人民网:2021年天津体育十大新闻揭晓
-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代省长王宁会见李家俊一行
- 北方网:海棠基金天大校友项目双双跻身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总决赛
- 央视新闻:连续三十年!他们都能感受到天大温度
- 市质监局督导组来我校食堂督导检查
- 天津大学召开2022年综合财务预算与财政专项预算布置会
- 央视新闻:[新闻周刊]本周特写 天大小景
-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志愿者为家乡农产品代言
- 中国教育报:新工科课程这样上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专业课程项目路演管窥
- 天津大学成功举办"Global TJU”系列活动开幕式
- 天津日报:天大团队研发4D打印软体机器人 可在极端高温下工作
- 澎湃新闻:两高改革年鉴?|学者谈“环保禁止令”:应审慎适用,建议立法确认
- 天津日报: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情醉津秋
- 天津大学党委召开首轮巡察“回头看”情况反馈会
- 健康报:产粪臭素菌属被发现
- “我深深感受到天大的温暖和校友的厚爱”
-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 2020年高端声音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