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战疫云课堂 天津大学用课程思政向疫情宣战
本站讯(记者赵晖)1月8日,天津突发本土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截至12日,天津大学已完成两次核酸检测,数万人的校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慌乱,这座有着126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依然井然有序地运转着。照常泡图书馆,照常做实验,可能除了做核酸检测,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门院士领衔开讲的精品课——“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天津大学通过启动“空中讲堂”加强师生互动和学术引导,以积极心态共同克服疫情对学习科研带来的影响。
云中课堂 院士领衔主讲
疫情爆发,各项紧急预案随之启动,管理服务、保障计划、防疫措施为天大在校生铸起了强大的保护罩。“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疫情期间这个任务不能放松。”天津大学校党委第一时间研究决定,虽然考试因为疫情推迟了,但学习不能松懈,组织学校名师开设“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不仅讲学术前沿,也要讲好青年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让师生共同上好这堂抗疫思政课。
1月10日晚,天津大学首场“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在线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率先开讲,从专业角度对“合成生物学及应用”进行解读,1400余名师生一起云端“听讲”,还有不少其他高校的师生纷纷前来“刷屏”“点赞”。
元英进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科研教学,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从合成生物学话题引入,介绍了合成酵母基因组的方式和方法,以DNA数据存储为例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潜在应用领域,并基于《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倡导负责任的生物科研,鼓励科研机构加强监管和自律。
“这次课要面对全校不同院系的学生,专业的‘度‘需要好好把握。”虽然合成生物学已经讲了无数次,但元院士备课仍相当认真,还请了非化工专业的同事提前听课提意见。
报告结束后,火爆的交流互动现场宣告了首场讲座的成功。互动中可爱的“元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进一步探讨了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作用、DNA存储与常规存储的差异、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并勉励同学们立天大志,做天大事,为中国成为科技强国贡献天大的力量。
“当我在为新增病例焦虑的时刻,听了元英进院士的空中讲堂,看到了那么多前沿的科学技术,一下激发了我继续努力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天津市及学校的号召,在科学防疫的同时,认真学习自己专业知识,争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贡献,展现一个天大人的责任与担当。”化工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穆凯代斯·太外库力感言。
云中互动,在疫情大考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课程思政 讲好信念担当
战疫云课堂第二讲迎来了天大的明星“海燕”。水下滑翔机是实现海洋广域长时和精细化连续观测与探测的有效工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树新带领团队潜心20年研制的“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已创造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实现最长连续运行301天,最远航程历程达5506公里的记录。这次云中课堂,王树新从“海燕”的研究意义讲起,生动而鲜活地向师生们讲解了“海燕”的各项“绝活”和其背后的技术创新,并结合团队的科研过程和师生分享了如何将课堂所学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寻找科研方向的心得。
“海燕”的外壳为什么是“黄色”?“海燕”如何实现组网联动?“海燕”如何解决长期航行附着物的问题?讲座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刷了一屏又一屏,王树新教授一一作答,直到会议时间结束。他叮嘱同学们,做科研要认准目标并持之以恒,不能因是否有项目或者盲目追逐热点而改变。“最初研发海燕时,没有项目,资金短缺,‘国家亟需’是让我们坚持的信念,给它取名字时我和王延辉老师同时想到了高尔基的海燕!不要惧怕困难,困难是用来克服的。”
“王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海洋安全的重要性与科技创新的天大力量。疫情阻隔不了知识的传播与精神的传递,不论是坚持精益求精的科研团队,还是面对津城疫情坚守赶赴前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陈煜同学说。
云中相聚,在疫情大考中,增强了学生担当的信念。
疫情大考 书写满意答卷
疫情来临,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张雁教授第一时间返回学校,他挂念自己的学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做完核酸检测的学生们都已经回来照常学习工作,实验室还是原来的样子。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灯光依旧。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同学李成迪是个视频达人,疫情爆发以来,他用视频记录了天大的抗疫故事,其中有两个点赞量很高,一个是《天津挺住*天大加油》一个是《孤勇者——致敬抗疫英雄》视频中两个镜头让人过目不忘:当疫情降临,学校和老师用专业与担当为天大学子构筑坚不可摧的保护罩。当黎明到来,医护人员迎着朝阳化身金甲战士保卫校园安康。
1月10日天津大学官微发布了一条推文《@天大人,各就其位,齐心抗疫》,物资充足,老师、志愿者给力,学生安心读书科研的一组照片引起了家长热烈的评论,纷纷点赞加油,表示“还是在学校里好”。
“学习不止是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在应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危机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的勇气,增长他们的才干,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说。
天津大学这所工科强校在疫情大考面前既有挺身而出的万丈豪情,也有科学应对的从容淡定,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抗疫答卷。
(编辑 赵晖 张佳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院士领衔战疫云课堂 天津大学用课程思政向疫情宣战
相关推荐
- 福州市副市长李春一行访问我校 推动校地合作
- 人民政协报:爱国就要做铭记者和奋斗者——访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
- 科技日报:打破水化层限制 新型万能胶遇水即粘
- 光明日报:王恒:发挥新媒体优势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 天津大学与上海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环球网:天津大学教授杨恩泽去世,系“我国光纤通信领域元老级专家”
-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理学院空中讲堂开讲啦
- 天津日报:天津元素护航“天问一号”
- 中国教育报:巩金龙:依托专业认证强化工程教育的实践逻辑
- 天津大学主办宕昌县教育系统三笔字大赛圆满落幕
- 光明日报:未来技术学院承载多重发展期待
- 每日新报:女大学生专场招聘 正式启动
- 天津大学顾晓松院士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青年报:天大研制可高速旋转和泵流的全柔性磁悬浮泵,为人工心脏开辟“柔性”发展可能
- 人民日报:天大研发新型电解液有望解决锌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难题
- 机关科级干部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之二 ——“适应国际化需求的管理与服务”专题工作坊
- 科技日报:新型铁基非晶合金廉价节能
- 经济日报:李家俊:努力培养更多“科研破壁人”
- 光明日报整版:李家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 天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联盟成立 天津大学当选联盟主席单位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