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头版:院士团队进驻七里海
(《天津日报》 2021年12月31日 头版)
天津日报讯(记者 陈璠)七里海湿地、地球关键带、院士团队……这些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我市引入院士团队在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预计明年建成。在此基础上,以天津滨海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观测研究区,最终建成涵盖湿地、河流和农田相互关联的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目前,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刘丛强领衔的研究团队已经进驻七里海湿地。
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保护修复工程,湿地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均得到显著改善,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绿肺”。“此次规划建设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通过建设全方位监测感知终端,全面掌握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底数及其动态变化。”市规划资源局湿地处副处长郭秀民表示,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院士团队开展的地球表层大气、水资源与水环境、土壤、生态系统等多界面多过程观测研究,还引入了相关部门的气象、水文、生态环境、动植物等全方位监测;对采集数据进行汇聚存储,构成大数据库群;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监测成果可视化,实现辅助决策指挥。“该监测体系获得了中央财政1500万元资金支持,本月已下拨到位。”郭秀民最后说。
据了解,院士团队进驻七里海后,开展了首次大规模采样,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刘丛强院士表示,地球关键带研究是21世纪地球科学前沿方向,美国、欧盟、中国等相继部署相关研究计划。作为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天津环渤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将填补环渤海地区和国际地球关键带相关领域空白,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院士团队成员、天津环渤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常务副站长王铁军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站立足我市生态环境需求,将在3年首期建设周期内建成湿地综合观测系统、大气环境观测系统、滨海流域生源要素循环观测系统和农田土壤观测系统及农田改良示范场等,实现各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定位观测,并结合室内外实验和科学研究分析,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政府决策等提供支撑,实现从数据观测、基础研究到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应用示范的一体化研究链条。
天津日报: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院士团队进驻七里海 (tianjinwe.com)
(编辑 张华 张铭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津日报头版:院士团队进驻七里海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代表队包揽2019年天津市教职工气排球比赛男子组及女子组冠军
- 人民网:天津大学原创“主打歌”献礼祖国
- 我校举办2021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
- 强基计划 | 天大这个专业,聚焦健康中国战略,探索生命奥秘!
- 人民网:天津大学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
- 金东寒出席中国内燃机学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 光明网:“先生走了”——追忆天津大学教授杨恩泽
- 校友企业云遥宇航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 天津大学保卫处党支部被评为“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 天津大学举行2019年新提任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
- 中新网:《半百》入围釜山电影节 天大VR团队让“画中人”走出画框
- 材料学院许全军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天津市“大学生自强自立年度人物”
- 天津日报:久违了,上铺的兄弟
- 中国青年报:虚拟仿真技术让工科生在家照样“做实验”
- 天津卫视《大家说理》:融媒体思政公开课7日晚播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基层“炼金” 让青春迸发光和热
- 科技日报:脑机接口软件有了“中国平台”
- 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 一起来听天大师生讲述高校示范微党课啦
- 天津日报:天津大学直属医院体系布局滨海新区
- 全球首款可溶解智能手表问世 我校研发可溶性电子产品复合材料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