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推动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发展——天津大学打造跨界创新要素“引力平台”
津云新闻讯:由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大学、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建设与规划高端培训中心协办,乙未文化承办的“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在“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期间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成功举办。
探索新工科教育体系
“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旨在打造跨界创新要素“引力平台”、突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藩篱、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建共享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建设经验。
与会嘉宾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深化新型智慧人才的应用培养,聚焦社会需求,深耕未来教育发展,积极探索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应用教学改革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步伐,专注于面向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的未来教育发展,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和输送中的枢纽作用。
“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秉持“国家需求、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原则,通过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享优质产教资源,共同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后疫情时代产业与教育之间的沟通合作带来更可靠的技术支撑和平台,共同培育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动能。
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的实现依赖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培养和汇聚具有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是天津大学的重要使命。2018年4月,天津大学成立了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基地,也就是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并发起成立了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2019年4月,天津大学发布实施了天大方案,探索实施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推广大使、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刚:
高校是产教融合的理想机构
“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体现了三个关键词——智慧、零碳和产教融合。智慧化是当今社会的大趋势,但智慧化本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需要采用的手段和发展过程,零碳才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智慧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维效率及品质,是建筑业减碳的重要技术支撑。但建筑行业现实情况是智慧化程度较低,不同的研究机构给出的结论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显示建筑行业的智慧化程度在所有的行业中均处于倒数水平。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这就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建筑业智慧化和零碳目标,这一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其中科技创新是硬件支撑,人才是软件综合支撑。
传统的建筑行业有许多的专项人才,例如建筑设计人才、结构设计、暖通空调、照明、电器等等,但是这些人才普遍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建筑并不十分了解,或者说建筑行业内多数的人才目前尚不具备智慧化的知识体系。
因此,对于未来的智慧建筑设计师、智慧建筑设计师的合作伙伴、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产品经理或者是更高层次的人才就需要补上信息技术方面的短板,产教融合是补短板的捷径。
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双循环的发展模式,大学有责任有义务做好产教融合,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切实为我国智慧零碳发展提供急需的新型人才和关键技术。天津大学作为教育部新工科计划的牵头高校之一,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推进产教融合。
此次,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大学与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联合主办的“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邀请了建筑行业中的建设管理方、设计方、建设方、用户等全链条的专业人士。论坛围绕智慧、零碳与产教融合的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领域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快速、高质量的培养做出了积极推动作用。
产教融合推广大使、天津大学建设与规划高端培训中心主任杨云婧:
产教融合赋能继续教育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调研,产教融合应该将社会、企业与大学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效的结合。
高校不能是学生的象牙塔,科研与教学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实用性人才,而不应该出现高校教育与社会企业之间脱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做好产业与教育的平台对接融合工作。
另外,产教融合不能只是针对在校学生,大量的走上工作岗位的在职继续教育同样应该得到重视。因为即使高校的产教融合工作做得再好,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仍然是有限的。同时,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时间较长,一些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和企业等待不起的,这就要求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保障,不断输送精品课程和健全的教育体系,成为“终身学习”的平台。
“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只是一个起点,论坛向各家产教融合基地、推广大使和产业专家、学术专家都进行了授牌,未来天津大学将和这些组织和成员更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探索各种创新的产教融合模式,包括对企业的深度走访、企业与高校之间科研互动、企业高端系列课程培训的制定、种子基金的联合发起等。
天津大学今后还会在新型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这一领域去深耕,希望通过论坛这一纽带将政府、高校、企业聚集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对接和整合,最终实现产教融合成果的尽早落地。
津云:https://www.app2020.tjyun.com/cms_sys/cms_template/000/000/093/index.shtml?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1/554/000000051554551_a27112be.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743661573&newsId=051554551
(编辑焦德芳 张子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津云:推动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发展——天津大学打造跨界创新要素“引力平台”
相关推荐
- 天津日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名单公布 天津12名个人8个集体上榜
- 全员育人,凝聚就业工作合力——天津大学举办校友企业专场线上双选会
- 天津广播: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室内设计效果图来啦
- 天津大学党委研究巩固并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 津云: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 天津大学荣获校长杯
- 天津大学“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讲师团正式成立
- 天津大学组织召开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建设研讨会
- 人民日报:天大创业青年屠康宇:未来成长路,精彩同步
- 中国教育报头版:全国高校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
-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
- 【2019迎新】导师代表李斌在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 天津大学2020年北洋园校区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 8月1日晚8:30 CCTV-3《百年歌声》来看北洋老学长王炳诚讲述石油人的故事
-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第九次院士津门行活动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咨询会成功召开
- 人民日报海外网:天大专家为医疗防护服企业创造“生命时间”
- 又一个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天大学子再创佳绩
- 人民政协网:刘昌俊委员呼吁:推动理工类专业学会国际化
- 央视新闻:国家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有序复工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推进观测体系构建
- 中国教育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发力
- 新闻直播间:两会同期声 科技自立自强 提升市场竞争力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