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52岁父亲骑行2080公里看望女儿:“用行动兑现6年前的承诺,她是我的骄傲”
封面新闻记者 廖秀
5月14日,天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赵丹宁,在学校门口迎来了自己52岁的父亲。
13天前,父亲赵宝仁从老家黑龙江密山出发,一路骑行2080公里,来到天津大学。他表示,6年前,女儿步入大学,为了给她加油打气,他承诺将来会骑自行车去看她。
5月15日,赵宝仁对封面新闻记者回忆这一路经历,这是他第一次长途骑行,途中遭遇了北京沙尘暴的恶劣天气,也在第七天时有过放弃的念头,“当父亲的不能每句话都像哄孩子一样说着玩,歇一歇,再往前走,坚持过这一段就好了。”
2080公里的骑行,为兑现6年前对女儿的承诺
封面新闻:您是为什么想到要骑行2080公里去看望女儿呢?
赵宝仁:2014年,我姑娘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她妈妈去送行,然后我就跟姑娘加油打气。那时候我已经在骑自行车了,但是时间并不长,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爸爸会骑自行车会去看你。当父亲的不能每句话都像哄孩子一样说着玩,今年正好我有年假,趁着天气还没那么热,我就打算兑现当初的承诺。
封面新闻:您的骑行路线是怎样的?
赵宝仁:我从老家黑龙江密山出发,途经牡丹江、镜泊湖,然后进入吉林敦化,再经过长春,进入辽宁省,然后往天津的方向走了,经过锦州,进入河北山海关秦皇岛,再到达北京,最后从北京抵达终点天津大学。
封面新闻:这是您第一次骑行那么远吗?
赵宝仁:是的,之前在家这边也就周末或是节假日的时候,跟几个车友约个附近的路线骑行,一天也就200公里多一点。女儿放假回家,有时候一家人也会去家附近的兴凯湖骑车玩耍,也不是特别远,五六十公里的样子。这次总共骑行13天,2080公里,平均每天100多公里,算是一次最大的挑战。
途遇北京沙尘暴,第七天时曾想过放弃
封面新闻:在长途骑行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赵宝仁:其实这条线它不是一个成熟的骑行路线,这个季节也不算是一个好季节。从内在来说,因为长途骑行,臀部在车座子上每天要八九个小时这么来回磨蹭,很不舒服,然后晚上会上点药,做一下恢复。外界环境来说,5月正好赶上北京沙尘暴,骑行这13天,大概有七八天都是顶风的状态。
封面新闻:中途有想过放弃吗?
赵宝仁:说实话,还是有过想要放弃的想法。当骑行第七天的时候,身体的疲惫达到了顶峰,那时候也想要不要就搭车过去,但是在路边休息吃东西的时候又一想,你看我都骑出1000多公里了,哪怕搭10公里车或者是8公里车,对自己都是一个笑话。于是我对自己说,歇一歇,再往前走,坚持过这一段就好了。
封面新闻:女儿知道你要骑行去看她吗?她是什么反应?
赵宝仁:知道。她很惊讶,她说,“爸爸,这么远!你也不是三四十岁了,虽然天天锻炼,但是出门在外,有很多风险因素存在,唉呀那不行,你就开车或者坐车去看我就好了,太危险了,我们每天都会也会惦记你。 ”然后我就说不行,其实我心里也挺热血沸腾的,觉得作为一个父亲若能说到或是做到,感觉在女儿面前也树立起一个高大的形象。
13天后抵达终点,“姑娘我来了”
封面新闻:抵达天津大学,父女相见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可以描述一下吗?
赵宝仁:那天她很早就在校门口等我,学校因为疫情的关系不能出来,我也不能骑车进校园。我按照她发的导航位置过去,一眼就看到她在校门口对我招手,那时候我眼泪都要出来了,太不容易了,终于到了,我对她说“姑娘我来了”,她也特别激动。
封面新闻:在你眼中,女儿从小到大是个怎样的孩子?
赵宝仁:她从小就特别懂事,没有怎么让我们操过心,初中高中包括大学都是自己在刻苦学习,以前高中上晚自习,我们去接她的次数很少,都是自己回来,然后回家还得学一会,孩子自己还是比较努力。
封面新闻:作为父亲,你认为在女儿的成长中有哪些影响?
赵宝仁:在学习上我没有过多地进行参与,没有说过“该去学习了”、“该写作业了”这样的话,带她进行体育锻炼比较多。此外,我更注重她在品德上的一些表现,比如该怎样和同学老师相处,包括平常家里吃饭,或者是有些小应酬啥的,言谈举止该怎么做,我会潜移默化来给她渗透一些。本科毕业后,她到甘肃省宕昌县支教一年,非常支持她的这些活动。
封面新闻: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607741255550779876%22%7D&n_type=-1&p_from=-1
(编辑 赵晖 陈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封面新闻:52岁父亲骑行2080公里看望女儿:“用行动兑现6年前的承诺,她是我的骄傲”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组织召开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汇报评审会
- 新华日报: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的思想内涵
- 天津日报: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 树立“双碳”发展理念 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 中国环境报:检察公益诉讼规则体系有待完善
- 天津大学以毕业季教育引导学生上好“最后一堂课”
- 2金3银!天大在第六届“互联网+”大赛中取得我市历史最佳成绩
- 我校召开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开题会
- 科技日报:3D打印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
- 天津大学2020年新闻大事件盘点
- 天津大学学生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献礼百年华诞
- 光明日报头版:凝聚起迈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力量
- 我校召开2019届赴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新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分论坛举办
- 中国科学报:天津大学与百度共同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 中央第十巡视组巡视天津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出新举 博士生考核不合格转硕士生培养
- 人民日报:越1700公里问诊送上医疗扶贫“及时雨”
- 人民日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 “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展播第六讲
- 2020年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工作会议成功举办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