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大学首位外裔“洋院长”:未来中国在医药领域有三大机遇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电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8年前,美国教授杰伊西格尔(Jay Siegel)放弃了瑞士苏黎世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来到中国,成为天津大学自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位外裔“洋院长”。
在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院长的8年间,西格尔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数十位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大力推动天津大学药学院国际化。
西格尔和他的妻子凯米保德瑞都因对中国的贡献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西格尔还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人”的殊荣。因新冠疫情影响,目前他远在美国,近日他通过文字方式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
这位“洋专家”当年为何选择来中国?在他看来,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又有哪些?西格尔表示,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长大的美国人,对他而言,在(美中)两个文化、民族之间寻找共同点的机会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放弃了苏黎世大学更好的学术和研究职位,接受了这个个人挑战,将国际高等教育的最佳实践带到中国”。
对于高等教育,西格尔表示,很多人希望覆盖高中阶段的通识教育能够标准化,或是自上而下的形成集中结构。然而,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启蒙和创新,有很浓的本土色彩,而且容易受到专家的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培养出一批真正在自身研究领域以及高等教育方面的国际专家,担任大学的院长和学者。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要简政放权,更好地为大学的发展服务。
西格尔在出任天津大学药学院院长伊始就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药学院。如今8年过去,西格尔表示,学院发展已经超越第一个十年的阶段性预期目标,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方的世界一流药学院是以临床药学实践、药学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水平来衡量的。一流药学院需要大量具务基础、临床科学以及公共政策和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顶级的实验室和计算设施,医院的临床环境,以及来自政府和行业的大量数据库。
西格尔表示,下一个十年的挑战是通过公共政策任务的扩展和临床部分的整合,将目前的核心研究项目转变为一个完整的药学平台,“如果到2030年能实现这个目标,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成功”。
对于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格尔指出,大流行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疾病。这种区别很重要,因为特效药或疫苗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万灵药。疾病的快速传播未被发现和报告不足,加上许多病例的症状严重性不断升级,导致医疗系统以及对疾病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崩溃。除了像新药这样的技术进步外,对抗大流行病还需要良好的公共卫生政策、临床能力和社区遵从性。归根结底,能够降低死亡率,防止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才是成功,这样才能治疗其他疾病,使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得以避免。
对于中西医的区别,西格尔认为,中西医的区别源于对病人健康状态的平衡与解决疾病的病因的关注。随着中医在传统制剂中寻找更多的活性原则,而西医则更多地走向患者的整体健康,这两个系统开始相互接近。
他认为,未来会有一个全球健康系统,其重点是通过良好的个人健康和卫生习惯来保持健康。同时,以快速的健康状态诊断和有针对性的药物支持、以最小的副作用来治疗疾病(许多人称之为“个性化医疗”)。
对于未来10年,中国在卫生健康方面发挥的作用,西格尔表示,中国有人口、有财富、有意愿成为全球卫生保健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参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卫生政策、发展新的医疗和技术以及保障食品和药品质量。
西格尔认为,未来10年,中国在医药领域的机遇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药品的分布式生产,特别是通过连续的自动化流程进行生产;二是在创新药物发现、医疗诊断和手术中应用人工智能;三是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中新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627723314884983&wfr=spider&for=pc
(编辑 焦德芳 陈铮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新社:天津大学首位外裔“洋院长”:未来中国在医药领域有三大机遇
相关推荐
- 科学网:痴迷“铺地砖”的数学家
- 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
- 人民日报:教育扶贫攻坚克难 天大开办“直播带货训练营”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首批未来技术学院9月迎来新生 专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及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负责人 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引领未来
- 央广网: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在天津大学揭牌成立
- 天津日报:10619米 “海燕”再破世界纪录
- “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天大贡献” 天津大学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
- 万华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率队到访天津大学并做客“北洋大讲堂”
- 李家俊一行到访兰州交通大学
- 天津日报:向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 津云:天大两项作品获全国设计“大师奖”金奖
- 经济日报:颜晓峰:实现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天津大学新增三个本科专业
- 求是学子王晋源参加教育部《红色文物青年说》微党课录制
- 人民日报:依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 我校获批12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中国教育审计学会来访我校调研交流
- 解放军报:颜晓峰: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 人民日报: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 人民政协网:刘昌俊委员呼吁:推动理工类专业学会国际化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