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如何为实体经济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陈弘毅、吴雨、李鲲 摄影吴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助力。科技创新的发力点在哪里?如何为实体经济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这些问题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找准创新源头 弥补基础研究短板
找准科技创新的源头,才能更好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关于这一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感触颇深:“目前很多领域越发展,越发现很多基础学科研究跟不上,这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一些基础学科研究领域的短板往往使得我们缺少话语权,难以在应用领域参与标准制定。”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接受采访。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全国人大代表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看来,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基础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基础学科往往被称为‘根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根源。企业要创造竞争优势,新的东西哪里来?就是要到源头寻找。”
针对基础研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不少代表委员对于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非常认可。“一些领域发展面临‘卡脖子’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基础研究没有跟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认为,明确基础研究的重要地位十分必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按部就班地运行,保证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李家俊说。
支持创新主体 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作为创新主体,企业该如何以创新驱动发展?不少代表委员有话说。
今年2月,传化集团旗下一家工厂开工3天便完成了1000余吨的有机硅整理剂订单,按照以往传统装置水平,生产周期起码要两周以上。而这得益于该厂将数字化技术全面融合企业生产与管理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产能大幅攀升。
“企业要抓科技创新,把技术作为引领未来的战场首位。”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总结经验称。
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说:“18年来,我们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未来,我们想对涂料和化工领域中‘卡脖子’的技术发起冲击,这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需要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洪杰建议,支持基础学科研究,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驱动更多企业成为原始创新主体。
如何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找到答案——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看到这些政策,一直关注企业创新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感到高兴。她建议,聚焦细分行业,引进关键领域、关键产业链节点的科创型企业,为科创型企业并购海内外优质资产提供支持。同时,创新支持科创型企业的金融产品,重点解决其短期资金周转问题。
聚焦“转化” 加快人才激励学科融合
如何促进成果转化、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代表委员们认为,这将有效激励科研人员沉下心来致力探索研究,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报告还提出,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 “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李家俊说,全社会对于科技工作、科技人员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高校要完善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从科技工作本身规律出发进行评价。与此同时,科研人员本身也要克服浮躁心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方能出得了大成果。
“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应加强合作,彼此支撑,互相启发。”张荣说,学校要为科研团队做好产权专利保护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工作,减少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创新必须以服务国计民生为使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杰说,科研机构要始终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创新引领能力,加速创新成果孵化,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马杰建议,加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协同,避免重复建设,把有效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同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把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有机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 吴雨 摄
新华社: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824340?channel=weixinp
(编辑 焦德芳 于丹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华社:如何为实体经济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相关推荐
- 天津工人报:“社交机器人”论坛探讨领域前沿技术
- 天津日报:引导教师立德树人 天大发布《师德公约》
- 天津日报:我市大学生版权研究论文荣获全国一等奖
- 央视新闻:王静康:我和我的祖国,最难忘的一瞬间
- 面向后疫情时代的新工科教育改革与创新
- 中国青年网:“津津相连” 天津大学研支团表彰优秀学生标兵
- 科技日报:全国高校研究生院院长齐聚天津 共话研究生教育新面貌新作为
- 人民网:天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走进市科协系统宣讲
- 在文昌,那些助力“嫦娥”奔月的天大人
- 人民日报:中管高校和其他高等学校全面启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坚守初心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津云新闻:天大国际工程师学院“入伙”法国综合理工联盟
- 中国化工报头条:天大开发放射性污染净化技术
- 天津日报:颜晓峰: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南
- 老年时报头版:机器人变身图书管理员 帮助“漂流”图书找到“家”
- 光明日报:厉害了,可溶解智能手表!
- 科技日报:海棠基金天大校友项目双双跻身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总决赛
- 天津大学召开首届博士生交叉学术论坛
- 中国城市网: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建议重视解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 人民网:高校师生眼中的线上“教与学”系列报道②—— “云课堂”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一线教师来支招
- 中国文化报:老寨没了,翁丁非遗如何存续?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