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张立迁:人才培养须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
作者: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张立迁
据报道,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小吴本身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兴趣广泛的他在大学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便已经选修了“材料科学的十个基本问题”“图像处理与我们的生活”和“探索控制的奥秘”3门新生研讨课,选到了韩杰才院士等一批学术大家、知名教授的课程,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那真是没想到大一新生就能有机会站在了科研“C位”。
的确,作为一名大学新生,从高中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顿然走向了大学无比开放的学术殿堂,可以现场聆听院士、教授、教学名师的学术报告或课堂授课,有机会对情有独钟的兴趣方向直接向学业导师问询讨教,被允许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室参观、学习,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新生研讨课、创新实验课、创新研修课、创业实践课、文化素质课,甚至有条件三五成组在课余时间一起开展项目式学习“搞事情”,想想都让人觉得提气、神往,溢满青春的朝气和创新的灵动。
现如今,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环境越来越好,师资队伍力量相较以往更可谓精英荟萃,实验设备条件相比之前可称得上先进前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则不得不说力度空前。可以讲,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通过持续优化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为其两大基本职能,长期以来居于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位置。想必大家也有这样的共识:教学和科研开发活动是有机的统一体,科学创造本身具有一种教学论意义,而教学过程也具有一种科学创造的意义。现在的书本知识是过去的科研开发成果,今天的科研开发成果又可能成为明日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大学里的科学研究必须坚守“教育性原则”,科学研究活动须积极融入教育教学之中,高水平科研成果应及时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它们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然,这也与教育家洪堡提出的“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教育原则不谋而合,洪堡认为科学研究是培养人的手段,不通过科学研究,大学就培养不出“完人”。
事实上,科研一旦成为了一种学习模式,它便能成为密切融合教学和学习的整合工具,可谓是破解教学与科研相互“矛盾”这个难点与痛点问题的“密码”。诸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持续完善“4年不断线”式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围绕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成长关键点,构建了从大一年度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大学4年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育人体系,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尽早进入实验室,成为课题组的初级成员,搭上科研的快车。最终,使得教学与科研“两个轮子”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态势,使教育的功能向着培养“完人”的道路不断聚焦。可喜的是,国内一大批高校正推进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强化科研育人机制建设,不断将科研优势向人才培养聚焦转化,形成“以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的寓教于研培养模式。
无论是国外高校还是国内大学,创新的关键在于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构建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现有知识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当作化合物去应用,而不是把知识随意堆积起来当作混合物使用。如此说来,科学研究环节是大学生增长学识、应用知识、形成卓识的人才培养过程,其本身既是一个教学过程,又能实现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故而,应坚持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融相生”的原则,从顶层设计对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对接与融合,形成灵活高效的教学科研管理机制,生发出对学生协同育人的有效教育力,这即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追求。
光明网:https://theory.gmw.cn/2021-01/28/content_34579682.htm
(编辑 倪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光明日报:张立迁:人才培养须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
相关推荐
- 中老年时报:天大百岁教授逝世,留遗嘱捐出唯一房产和全部积蓄
- 中国青年报头版:高校科研人员吹响战“疫”号角
- 印邦炎先生逝世
- 新闻联播: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福建、浙江、海南举行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李家俊率队到付家村调研结对帮扶工作
- 王伟中会见李家俊一行
- 海洋学院优秀毕业生邹博为陕西省双井村脱贫攻坚贡献天大力量
- 光明日报: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
- 凤凰网财经:金e诉“互联网+法律”债权人服务平台 为广东省天津大学校友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 科技日报:弘扬科学家精神《天大先生谈治学》出版发布
- 天津大学再添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人民网:何桢:构建全方位质量文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
- 机械工程学院孙涛教授团队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 天津日报:加强学习发挥自身优势 以参政议政带动教书育人──访南开区政协委员刘俊杰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召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 新京报: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聘天津大学名誉教授
- 高文远教授课题组发表微生物生产三萜皂苷高水平综述文章
- 天津大学2021级北洋园校区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 今晚报:文明离校“宿舍归零”
- 天津日报:模拟并建造着陆点的火星地表天大助力中国火星着陆器新突破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