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天大博导蒋佳佳:从没“下过班”却乐在其中……
“很多人都认为高校老师有寒暑假,挺羡慕。”1月8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蒋佳佳坐在办公室内,向津云记者谈到,“但同时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双肩挑的一员,我的感受却是,自己从未‘下过班’。”
蒋佳佳今年35岁,可以说年轻有为,他的工作状态是很多高校科研教师的写照。“经常加班加点的攻克一些科研难题,时常忘记了吃饭,通宵工作也是时常有之。”
他任微光机电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天津大学-善测科技重大装备健康监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还先后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础加强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等20多个科研项目。
在他的办公室对面,是攻克科研难题的实验室,“这间实验室内有三位导师,带领着接近50名硕博士生,可以说工作起来忙中有序,大家都围绕国家重大科研难题主动加班加点工作,乐在其中。”蒋佳佳一边带记者参观这里,一边诉说着这些年他的科研故事……
做市场化的高校科研
高校的科研产品难以市场化,是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但蒋佳佳所在科研团队研制的产品,恰恰打破了这样的传统印象。
实验室团队成立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公司,在航空发动机叶片震动检测方面,研发的产品每年市场销售额达5000多万。
“我们团队研发的一款代表性产品叫做‘重大旋转机械动叶片在线监测系统’,它就像一个‘听诊器’。可以应用在军用、民用航空发动机旋转叶片的状态参数检测上,安装在发动机机匣上的传感器检测发动机里的高速旋转叶片,比如战机做大幅度突变动作时,发动机的转速也会剧烈变化,从而可能导致转动轴的微小离心运动,此时,叶片与机匣之间的间隙也会不断变化,严重时,叶片可能碰到发动机机匣而导致故障或事故,因此,叶片与机匣间间隙的实时在线检测非常关键,我们所研制的这套系统就是通过传感器来测叶片与机匣间的间隙等重要参数从而为航空发动机等重大装备的运行安全提供保障。”蒋佳佳向津云记者详细进行介绍。
“一般的大型旋转机械,如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蒸汽机、鼓风机等的旋转叶片造价都很高,同时,一个旋转机械如发动机里可能包括几百到上千支叶片,均需要对其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以防止安全事故或意外发生。这些大型旋转机械运行安全的实时在线监测一方面是国家先进制造的重大急需,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市场。”作为高校科研团队,蒋佳佳实验室团队依托此类技术成立科研成果转化公司,将检测系统实现了产业化,每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
蒋佳佳展示实验室科研设备
通常,高校科研产品要走向市场并非易事,但是蒋佳佳所在实验室团队的成功,还要得益于蒋佳佳导师的引领。“我的导师段老师从2001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叶尖定时原理的航空发动机动叶片状态参数在线测量方法研究,而我于2009年进入天津大学读研究生,并加入该团队。我们团队研制的产品经过多次迭代后,更加适应市场客户的需求,实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家层面也为高校科研人员创业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所以我相信会有更多高校的科研产品实现转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仅仅是限于理论研究。”
国际首创仿鲸目类动物声呐方案
蒋佳佳所在实验室还有一个研究方向,也是蒋佳佳主导的研究方向,即仿生探测与通信技术。
“随着各海军强国在水声对抗、水下侦察、潜艇隐身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主动声呐探测系统和水下军事通信平台在隐蔽性和生存能力上,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传统人造主动声呐及通信信号因具有明显的时域、频域和时频特征,导致其极易被敌方的侦察系统识别,从而致使此类声呐和通信系统的隐蔽性非常有限。”蒋佳佳向记者分析,“因此,如何发展新型的主动声呐探测及水声通信方法,在获得优良隐蔽性能的同时,还能高效地完成目标探测和水下通信任务,是各海军强国极其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蒋佳佳在国际上开创性地从仿生的角度首次提出仿鲸目类动物,如鲸和海豚叫声的主动声呐伪装隐蔽探测全新方案,率先提出了仿抹香鲸叫声及其规律的伪装隐蔽水声通信新策略与方法,解决了传统水下探测通信远距离与隐蔽性不可兼得的矛盾难题。
从没“下过班”却乐在其中
2020年,蒋佳佳所在实验室团队拿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础加强课题、国产替代等1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
“新一年的目标就是联合团队合力将这些大项目做好,同时,指导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帮助硕博士们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蒋佳佳说,“通常想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需要在行业内做出突出的成果,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并能通过项目有力推动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所以今年接手的项目可以说既有难度挑战,也能促进我们团队技术水平乃至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很有意义。”
要实现这些目标,像蒋佳佳一样的高校科研人员们,始终在不懈努力。
“我是湖北天门人,本科就读通信工程专业,从读研究生开始进入天大大学攻读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博士学位,通过硕博连读,于2014年博士毕业。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能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许多工程实际问题,因此,是我所喜欢的专业。”蒋佳佳谈到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博士毕业时,正好遇到我的导师段老师想壮大科研队伍,同进我们也投缘,就留校做了老师。不过,高校里老师的工作没有很多人想的那样轻松,很多人以为高校老师有寒暑假,还是很羡慕的,但实际是作为高校科研人员,我们除了教学工作外,还需要面对国家重大急需的科研难题,开展系列攻关工作,还是非常繁忙的。”蒋佳佳说。
遇到科研难题,蒋佳佳也会失眠。“想着想着如何解决那些科研难题,就失眠了。”蒋佳佳回忆,“但是一旦将那些科研难题攻克之后,感觉心理压力突然就没有了,也畅快了。不过,我们的这些忙碌、加班都是主动的,很多高校科研人员是忙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实写照。”蒋佳佳脸上挂着充实与满足感。
(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
津云新闻:https://www.app.tjyun.com/share/app/ve/app/jingnewswebshares.html?_from=&_l=0&newsId=050937843&sourceAppId=93325d7d-5716-4bd2-8ad4-ecd1c89a0702&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shareData=null&random=f59a582c-5d6b-42fb-99f8-a1c5d253d69d&jsonUrl=https%3A%2F%2Fstatic20.app.tjyun.com%2Fcms_news%2F050%2F937%2F050937843_a5abd8c1.json&_c=2
(编辑 陈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津云新闻:天大博导蒋佳佳:从没“下过班”却乐在其中……
相关推荐
- 改革前沿: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 中国青年报:恢复高考:拉开伟大历史转折的序幕
- 中国青年网:天津大学黔行实践队深入“傩戏之乡”开展支教活动
- 科技日报:中药“变身”纳米级材料 可治疗病毒细菌混合肺炎
- 今晚报头版:抗战精神传扬津城 本市社会各界组织多种活动铭史励志 凝聚力量
- 天津广播:天津大学这位老师的手绘板书火了!
- 科技日报:微振动传感器 让星际传播“不脱靶”
- 今晚报:农家书屋 栽读书苗育扶智果
- 天津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测试顺利举行
- 央视新闻:天津大学成功研发能愈合的“超级变色皮肤”!
- 新华社:天津大学冯研院为学生们推出定制体验课学习文物修复小知识
- 深圳新闻网: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学子返校报到
- 金东寒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组织生活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为学生发放冬日暖心福袋
- 光明日报:冯骥才:小洋楼的未来价值
- 边学边干——崔愷院士与年轻人谈建筑师的成长
- 天津日报:坚持立德为先 牢记育人使命 ──我市师德师风建设概况
- 中国文化报:张家口成了“国际张”
- 天大发出2020年首批本科生录取通知书
- 中国日报网:整体生源持续向好,新高考改革省份稳中有升 天津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工作圆满收官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