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文艺:冯骥才和他的“艺术家们”
(文/马宁)
《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先生的专辑仿佛一篇“游记”,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共同领略艺术的魅力。
在节目的伊始,冯先生就带着主持人朱迅一起,游览他从小生活的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还第一次回到了自己阔别五十多年的旧居。那座冯先生10岁到24岁期间居住的楼房,直到今天都有一种古朴的文化感,很安静,有新的主人,冯先生不经意地回忆起那些童年往事的碎片,尤其是那只被他捉弄过蜗牛......走出旧居,冯先生给朱迅分享手机里自己与103岁的母亲的合影。历经人生沧桑,耄耋之年冯先生欣慰高堂老母健康。冯先生说,“我一生没有离开过天津”。不同于他人对故土的追忆或远望的苍凉,冯先生不算是游子归巢,却是一生守望并传承着自己的文化。
艺术清单里的“艺术家们”
《艺术家们》是冯骥才先生2020年创作并出版的新书。这部长篇小说以几位青年艺术家的生活和事业为轴,展开了国内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家们的生活故事和创作历程,也呈现了同时期国内艺术事业、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是冯骥才酝酿数十年的心血之作。在精彩的故事中,融入了冯先生对于绘画、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独特体悟与思索,用钢笔和画笔“两支笔”描绘出激荡动的人生。
在这本书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冯骥才人生诸多的“艺术清单”,那些文学、艺术的经典的人物和作品,就像是每天与冯先生见面谈天的朋友。谈及他们,冯先生没有盲目的推崇或赞美,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懂得”。比如契诃夫那篇充满画面感的《草原》,冯先生无不动情说:“这里边我觉得写的不是草原,是对于一个世界的呼唤,对于对于那些草莽的、普通人的,那些大量的被荒废了的美,对他们的怜悯,对他们的赞颂,对他们的惋惜,像这样的东西,其实一直影响到我写《艺术家们》。”所谓的影响,不是顶礼膜拜或束之高阁,而是一本年轻时得到,一直翻阅到今天的阅读;是随口说起,就带着自己的故事和温度。耄耋之年,冯先生随手的旧书中,就有爱人顾同昭送给他的第一本书《契诃夫传》,当年志同道合的年轻伴相互赠书,默默地表达彼此的爱意,成就了神仙眷侣的一段佳话。
还有那本罗曼·罗兰写了二十多年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冯先生为了它,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经常逛旧书店才终于买到一本,如获至宝,“在我那个的时代里边,几乎所有喜欢文学的人,都把罗曼·罗兰奉若经典,就像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很喜欢马尔克斯是一样的道理”。这本书现在还珍藏冯先生在家中,书页已经泛黄,但留下了艺术家们的痕迹。
年过半百做了“天大的事”
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已工作近二十年,而十五年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后,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筹备为天津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制作一尊蜡像。“我进这个校门的时候,那一瞬间我有的时候,有一种敬畏的感觉,一个民族开始有了近代大学了,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有近代教育事业了,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冯先生到天大的时候,已年过半百,“那么我觉得在我的生命里边,在天大这个土地上留一点东西。”落成的蜡像形神兼备,连手上的筋和老斑都栩栩如生,就陈列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雕塑厅内。
冯先生今年七十九岁,高大的身材,举手投足间总透着一种浪漫和诗意。在庭院里,他特意挑选一枚深秋红叶,送给朱迅,他说红叶是他学院的“名片”,“我经常在院子里拾了叶子夹在本子里,有时候来客人,写两句话送给他。”
结束采访后,冯先生和朱迅拾起片片红叶,并在叶子上亲笔写下祝愿,把红叶做成书签赠予对方。将红叶收藏于书中的冯骥才,更是将光明、单纯与美好用心珍视。正如冯先生所说,他特别热爱一些美好的、珍贵的事物,用艺术情感去感受生活,“艺术原本在你心中”。
央视文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QwMzc1NQ==&mid=2655957365&idx=2&sn=e7e18931f883d9df6129c9222b8f873c&chksm=bdff4cb18a88c5a722d0472b2602fc7690e677bf2f23258495908fc1a86f36e9ef862a45812a&scene=0&xtrack=1#rd
(编辑 刘延俊 陈铮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央视文艺:冯骥才和他的“艺术家们”
相关推荐
- 解放军报:颜晓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联合早报网:天津大学科学家找到超高能量存储“金钥匙”
-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定点扶贫工作
- 广西师范大学来访我校调研交流
- 光明日报:666份暖心福袋,1001张音乐会通票 天大冬至节,有“礼”更有“乐”
- 深圳特区报: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津启幕
- 中宏网: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再获殊荣
- 天津卫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天津大学举办
- 新闻联播:冯骥才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 脑科学技术从没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
- 光明日报:颜晓峰: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走自己的路
- 人民政协报:凝心聚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天津市委统战部召开党外知识分子议政建言座谈会小记
- 光明日报:专家学者研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 人民日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天津日报:天津首家博士后创新联合体成立
- 中国教育报:开学日,天津大学给灾区孩子送来“梦想加油包”
- 天津大学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理论辅导报告会
- 人民网:成都高新区4.5亿元支持“岷山行动”计划首批6个项目
- 中国教育报:李武:应时代之需育创新之才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 天津大学第十期“三强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研讨班举办专题报告暨结业式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