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研发“团簇酶”,有望为神经炎症患者带来福音
本站讯(记者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酶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催化剂,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催化能在常温常压下将化学反应速度提高百倍以上,在医学领域对神经学、肿瘤、生物传感等具有巨大应用价值,也被广泛用于农业、食品、化工等各领域。然而,大部分天然酶制备困难、稳定性差、催化条件苛刻,难以大规模应用。在实验室中合成人工酶是生物化学家最感兴趣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如何设计出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人工酶成为了全球科学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天津大学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团簇酶”概念,他们通过单原子调控的方法成功设计出一类具有原子精确结构的人工酶——“团簇酶”。实验证明,“团簇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抗氧化活性是天然水溶性维生素E的160倍,是花青素分子的9倍。生物学结果显示,使用“团簇酶”制剂能有效减轻脑损伤小鼠的神经炎症,显著降低病鼠体内的炎症因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簇酶”尺寸超小,能通过肾脏自然滤除,这也意味着使用“团簇酶”药物可以避免对肝肾等器官的副作用损伤。
“‘团簇酶’在生物医学,特别是神经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负责人张晓东教授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团簇酶’的可变性,提升其靶向功能,深入挖掘其对阿茨海默症、脑损伤等多种重大神经炎症的治疗潜力。”
(编辑 焦德芳 全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大研发“团簇酶”,有望为神经炎症患者带来福音
相关推荐
-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巴基斯坦学者点赞中国用高科技应对疫情 表示巴基斯坦将与中国兄弟共克时艰
- 北京晚报:“全国美食给武汉加油”上热搜
-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正式启动设计国际招标
- 求是学部“蒲公英”实践队走访名企校友
- 天津大学附属医院医工合作推动会召开
- 校党委常委会召开双校区会议 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 集中研究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 中国网:天津大学召开基因编辑伦理法律安全问题研讨会
- 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发布
- 天津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 中国发展网:天津大学启动本研贯通人才培养
- 我校学子在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 今晚报:天大“热网云平台” 确保校园智能供暖
- 天大心理中心疫情时期网络心理辅导工作初见成效
- 参军报国 不负韶华
- 天津日报:科技创新 解锁更多“卡脖子”技术
- 每日新报:女大学生专场招聘 正式启动
- 天津工人报:冰花蜡烛制作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
- 人民日报海外版:陆小华:为人类减贫奇迹立一座形象之碑
- 津云:天大科研团队成功研发新型蚕丝 有望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北方网:捐出干细胞 献出一份爱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