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整版聚焦:高教改革2.0 从天津出发
天津日报(2019年4月30日 05版)
本报记者 姜凝 昨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林草局、中医药局、中国科协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从今年起的三年内,将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大幕从天津开启。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四新”建设的总抓手,“四新”建设是“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总目标,通过计划2.0的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导高校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新时代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是中国高等教育一次质量革命。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将原先的单个计划变成系统计划的组合,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成型成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跟随跟跑转到并跑领跑。
新工科是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手棋”,要着眼“新的工科”和“工科的新要求”,加强战略急需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
李家俊
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天大方案”推动工程教育新路径
天津大学经过十年改革实践,以新工科为抓手实现由1.0向2.0的跨越,建立了“一个根本(立德树人)、两个聚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三个面向(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大目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X(实现路径)”的“1234+X”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模式,有力推动了新工科建设。
天津大学坚持“问”中“行”,推动“老”生“新”,实施“产”联“学”,推进“跨”中“融”,迈入“改革催新”人才培养新阶段。同时,以“天大方案”推动形成工程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构建新工科“学校—天津—全国—世界”四级实施体系,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交流基地──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发起成立天津市新工科教育联盟、天津市新工科教育研究院、国际新工科教育联盟等。此外,发布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卓越目标为导向、以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平台为依托、集合3类5种项目—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形成以毕业生培养质量与教育模式可复制性为核心追求的“天大新工科教育价值观”。
新工科的内涵,实际上是新。课程模式要更新,教育发展路径要革新。天大方案具有示范性,特别是在工科领域。首先,这个方案是面向工科的所有的专业。二是这个方案既有个性化又有天大的特色,但重要的是以共性的发展平台为基础,围绕可复制、可推广这一基本要素来进行工作。新工科的内涵就是要应对变化、塑造未来,天大方案也是为了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新农科是高等教育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要贯彻“两山”理念,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升级涉农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服务百姓的幸福生活,提高生态成长力。
孙其信
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推进新农科建设 走健康发展道路
实施新农科的建设,是新时期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也是中国的农业融入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新农科建设,在两个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一是要面对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一个总的要求,和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农业的专业设置体系上要做一些创新、拓展和融合,在已有的专业体系的基础上,要通过拓展、更新,延伸出一些新的专业。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林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要做出新的改革。这需要打牢基础知识、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国家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所以,我们要加倍努力、认真谋划,希望在今后几个月能够拿出新农科的共识,推出新农科的方案,能够扎实推进新农科建设,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新文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握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樊丽明
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
建设新文科 回应时代发展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发展新时代,文科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新机遇,也面临很多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培养人文社科人才的文科,也就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体系,那么文科自身也要加强建设、注入新的内容。文科是铸就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格的学科和专业,所以文科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文社科人才的质量提升,也会影响其他类别人才的质量。
建设新文科,第一个要考虑新专业。专业在交叉融合方面,比如文理结合、文医结合等方面要作一些新的思考。
第二个是新课程。比如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这样的“老”专业,随着时代的变化,会需要一些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等,这样对已有的专业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会产生一批新的课程。
第三个是新方法。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就要与时俱进,怎么运用新的技术方法来使得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学生学起来质量更高、效率更高,而且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更强,这是我们在新文科建设当中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还要有新实践。现在国家的重大战略,比如高质量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经略海洋战略、军民融合战略等,实际上这些跟文科的专业建设都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铸魂的工程,对文科学生培养的要求也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是新模式。文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更新的模式,形成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更多模式,联手发挥各自优势,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回应时代对文科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把文科建设得更好。
新医科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要聚焦大国计、大民生,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从服务治疗为主到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助力提升全民健康力。
陈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
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
大力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赋予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要着力培养医德高、能力强、敢创新的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
其中,一是融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精神培养为一体,塑造医德之魂。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贯穿于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二是建机制促整合,夯实能力之基。医学教育,能力为重。大力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体系整合,大力推动基础课教师、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师资队伍整合,大力推动临床医院和社会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三是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医科发展之路。
因此,探索和实践“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医学人才,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加快新医科建设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卓越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何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从1.0到2.0为何在天津大学?
从2010年获批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到2018年4月成立全国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再到2019年4月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天津大学,描绘了一幅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天大路线图”。在工科教育改革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天津大学都冲在前面,是探路者也是领路人,为全球工程教育探索先进模式,贡献了中国经验。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启动卓越计划1.0,九年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又在天津大学启幕。天津大学对新工科的探索,不仅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中国创造无限可能,也为中国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着“天大力量”。
教改大家谈
■ 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顾佩华
新工科怎么实施?“天大方案”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克服了现在单一学科不能够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的问题。“天大方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多学院合作、跨学科,它集成众多学校的资源,做到产学深入合作,还有国内国外联合培养。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很多实践方面的条件,比如说有重点实验室,或者训练中心、创客空间、孵化器,等等,把这些对学生全面开放,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有机会做更多的实践。
■ 北京大学校长 郝平
我们处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此,我们推广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讨论班、读书班、混合式教学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实践育人,将理论学习与实验、调查、实习等环节紧密结合,让学生懂世界、懂中国、懂社会,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融入社会发展主流。
■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健全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和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一是建立科学的遴选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志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开放式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将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最优秀学生选入“学堂计划”。二是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聘请国内外优秀授课教师参与学堂班课程讲授或作学术报告;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才担任学生导师。三是注重全面成长。通过首席教授讲授自身学术道路,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四是提升国际视野。利用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等,选派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
■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法治人才队伍。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法治实践也在飞速发展,法治国家建设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和权益保障有了新期待,科技进步对法律实践提出了新挑战,这些都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应势而变,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健全人格教育观为理念,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学识丰富、能力卓越、智慧睿达、身心健康的法治人才,以此助力新文科建设。
■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廖祥忠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媒体融合纵深发展。面对新挑战,高等新闻传播教育要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需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领文科创新发展,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用马克思主义铸魂、用爱国情怀强基、用人文素养修身、用国际视野拓界、用特色项目托举、用未来媒体创新,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新闻传播教育发展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造新闻传播“金专”“金课”,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致力于培养党和国家所需的、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的、驰骋于国际舞台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董奇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未来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大力培养新时代的有道德理想、有教育情怀、有人文与科学素养、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卓越教师;将课程思政与信息技术融于育人各环节,打造能面向未来的本研一体化卓越教师课程体系;未来的教育是智慧环境下的人本教育,建设虚实结合、沉浸式的智慧育人环境;需要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能面向未来的教师育人能力。
■ 江苏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葛道凯
高等教育是系统工程。宏观方面,重点是做好“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大学、应用型本科等不同类型高校的品牌专业规划和目标定位;中观方面,关键是引导高校完善专业建设机制,以品牌专业示范引领、协同提升,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发展;微观方面,重点是做好课程教材、实验实训、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创新创业等各质量内涵要素的协同推进和共同提升。
■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 王建利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深化教育改革、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深入到课堂层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课堂革命。以“双一流”“双万计划”和该省“四个一流”建设为引领,开展教材、名师、教改、成果奖等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合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四个带动”:以一流教材带动一流课程建设,以一流师资带动一流课堂创建,以教改项目带动课堂改革,以优秀成果带动教学水平提升。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04/30/content_179874_1061695.htm
(编辑 赵晖 刘金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天津日报整版聚焦:高教改革2.0 从天津出发
相关推荐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张凤宝主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天津新闻: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为智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 金东寒出席小幼医事业发展研讨会
- 人民网:共话未来发展 暑期实践大学生深入迎泽感受家乡巨变
- 搜狐网:【石油观察家】张中祥:中国能源转型与价格改革的思考
- 天津工人报:天大研发“全天候”自愈合材料:有望成为高科技设备“超级电子皮肤”
- 北方网:天津围绕“四个坚持”重要要求 推进网络安全建设
- 党委书记李家俊讲授开学第一课:“继承爱国奉献传统 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 校党委中心组开展党史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 科技日报:天大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上线向全球开放服务
-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打造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课
- 中国青年报:给汽车装上聪明“大脑”
- 中国新闻社:张太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天津日报头版:天津大学举办“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迎国庆大型歌会
- 人民网: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上好共产党人“必修课”
- 天津大学成立留学生工作组对疫情严防死守
- 中国青年报:17万平方米的“柳暗花明” 人民大会堂这样建成
- 新疆师范大学到我校调研 两校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 天津教育报:天大发布建校125周年纪念活动公告——全球天大人携手筑小康
- 天津大学召开党委工作部门会议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