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天大“造星”团队“再造火星表面”
《今晚报》 2020年07月24日 04版 时事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参与火星探测着陆科研的天津大学教授蒋明镜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探测器升空的画面,由衷地祝福:“‘天问’加油!落地一定要稳稳的。”
蒋明镜教授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承担了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我们的主要任务可以形象地称为‘再造火星表面’,我们团队也被很多网友形象地称为 ‘造星’团队。火星上的重力只有我们地球的1/3,模拟火星地表地貌形态等环境特征,对于未来探测器在火星重力环境下成功着陆具有重要意义。” 蒋明镜介绍,他们的研发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地表成像区域基础场地、工作区基础场、火星地表特征、模拟火壤着陆试验床、火星表面激光和微波特征等。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钻研,蒋明镜教授带领团队在河北怀来“造星”成功:顺利建造了着陆器着陆点的典型火星地表;模拟了接近火星表面真实形态的火星地表地貌等视觉环境,并满足试验器对可见光、雷达和激光的反射要求;为火星验证器携带的火星探测器设备提供类似火星的探测环境等一系列任务,并于2019年11月14日成功地进行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着陆器悬停避障是我国火星工程研制进程的重要环节,随着试验火星探测器稳稳落下,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圆满成功,这让我们备感振奋。此后我们又做了模拟火星土壤承载特性、火星表面数字模拟等研究,此外我们团队也在做一些小行星探测研究。”蒋明镜介绍说。
蒋明镜教授及其团队为火星探测着陆做出的显著贡献,得到了项目主管单位的充分肯定,团队被授予“火星着陆综合试验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7个月后火星见。天津大学的‘造星’团队要为中国人深空探测做出‘天大’的贡献!” 蒋明镜教授说。(本报记者 李杨 通讯员 赵晖)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20-07/24/content_15356_3031681.htm
(编辑 焦德芳 于丹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今晚报:天大“造星”团队“再造火星表面”
相关推荐
- “严”字当头做好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
- 光明日报:根植家国情怀 树立远大理想--访全国人大代表李家俊
- 深圳特区报:王伟中会见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
- 天津市老领导参观天津大学部分前沿科研成果
- 人民网: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寄语本科生:大学之学 启航人生
- 光明网:《2020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发布
- 科技日报:留校大学生的小年过得好热闹
- 光明日报:脑语者:脑科学时代正在走来
- 冯骥才荣获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读者立场是长青之源
- 智能与计算学部入选教育部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 中国教育报头版:百校接力讲述 传承红色基因
-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天大贴心服务帮助毕业生就业侧记
- 今晚报:天大教师明东获成果转化奖
- “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 天津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咏活动成功举办
- 天津大学举办第六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
- 学习强国:“天津大学”学习强国号今日上线
- 《自然?材料》报道刘晶及合作者对拓扑光电探测的展望:基于半金属的高性能光电探测
- 新华社:天津大学举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考试
- 光明网:“先生走了”——追忆天津大学教授杨恩泽
- 人民网:天津:发挥智库专家作用 助力全市疫情防控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