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科技助力升级“创新+”时代——创新南开引领高质量发展
南开启航智能科技大厦
“滴滴滴……”手机App上响起提示音,记者刚刚打开窗户就收到了程序的报警。同时,连接的灯光和摄像头也同时启动,进入者的影像已经通过手机传送过来。“这个安防套装是通过这个小小的门吸启动红外线传感,通过门窗闭合实现报警。”走进南开科技创新园的华来科技有限公司,一系列的黑科技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个平均年龄29.5岁、研发人员占比80.16%的团队,带着完全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改变着普通市民的生活。
“我们的摄像头支持复杂场景、极端场景夜视条件下和不完整人形识别,准确识别率达到98.91%。我们是全球首家推出摄像头与手机互联的物联网产品公司,在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算法与硬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上拥有领先优势,拥有近30项核心技术专利,已荣获3项政府科研项目奖励。2018年,实现销售额3.1亿元,其中出口3000万美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到6.3亿元。”公司创始人叶霆介绍说,公司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达成产学研合作,通过掌握IoT+AI领域核心技术,带动了相关传统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年轻的大脑,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链接的是百年高校雄厚的技术研发富矿,深植在南开深厚的科研、创新、产城结合的沃土,华来是南开区挖掘高校科研资源,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杰出代表。
华来科技是南开区九安国家级创业基地孵化出来的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型企业,平均年龄29.5岁的年轻化研发团队后劲十足
学科富矿育学、创、产“三城融合”
这是一座孕育了丰厚历史传承的老城,这又是一座始终站在科研前沿,砥砺奋进,日新月异的新城。“南开区域内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等市级科研机构37家,两院院士31位,长江学者109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天津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站在大学道上,遥指白堤路上星罗棋布的大学、院所,南开区科学技术局局长王世瑄如数家珍。
天大泰和依托天津大学的流量实验室研发的水下两相流量计,可实现天然气井在液体气体不分离的情况下准确测量不同介质的流量;由归国博士林振华创立的华放科技,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发的核辐射探测仪不需要人工遥控,只需要在电子地图上划定区域就可以无人飞行自动搜查有没有核污染,获得了“天津市外专千人短期项目”资助,并在今年津洽会的智能产品展上亮相;特检院与天南大、浙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到实际检测中,研发的高灵敏电磁检测技术、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电梯检测智能预警系统等,均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
天津日报记者廖晨霞在华来科技蹲点,采访研发维护团队的工程师
走访中,种种高精尖科技元素在产品上的应用让记者叹为观止。大学院所技术迭代快,核心技术占据领先,成果转化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应用场景。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把握“创新南开”功能定位,南开区持续发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逐步实现学城、创城、产城“三城融合”。
协同创新打通产学研衔接痛点
扬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轻型协作机器人,在机器人本体重量、产品规格、定位精度和算法上对标国际巨头毫不逊色,甚至在精度方面略胜一筹
“你们有哪些不知道找谁(可以解决)的事,都可以找我。”在天津扬天科技有限公司,南开区协同创新办公室综合业务科科长史庭仙拿出随身的小本,向技术部部长张智涛询问有什么需求。
这是一句特别朴实却特别打动人的话语。协同创新办公室是今年新设立、也是南开区独有的一个部门,目的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打通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创新产业发展、加快成果转化交易、提升政府配套服务等关键环节,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听着很“大”很空泛,落到实处却很细节、很接地气,“企业从初创、成长到发展会遇到千头万绪的问题,很多事虽小,但因为涉及很多部门或者没有明晰的责任对口部门,往往让人无所适从,或者因为跨界而被‘折叠’和忽略,现在,这些‘无头’的事项都可以交给我们来办理。”史庭仙说。
“像我们成长比较快,出口额爆发式增长,因为金额过大办理税务时遇到了增量不够的难题,牵涉的部门多、时间也比较长,多亏政府多部门联动帮我们快速办理了海关税务工商备案。”华来科技董事会秘书陈强介绍,“区里还帮助我们申请了3个市级的科技项目补贴,享受了众创孵化的优惠。我们的员工一半来自外地,现在急需员工宿舍配套,办公场地也有拓展需求,协同创新办正在帮我选地址,已经提供了几个备选地了。”
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罗进飞介绍:“今年,南开将建立校区对接和共建共促工作机制,在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同时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服务链条。搭建创新要素集合、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项目落地载体等三个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转化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吸引知名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来南开设立投资基金。”
启航湾开启创新南开征程
行色匆匆的装修工人、商务人士走进大楼,没有拥堵,没有多长时间等待,三两分钟内乘电梯可以到达不同楼层,便捷高效。“最近来看房的客户特别多,已经入驻的企业也陆续开始装修筹备,现在每天到访的科技企业达到了90%以上。”
走进坐落在鞍山西道与白堤路交口的启航智能科技大厦,3组16部高中低层电梯服务楼内智能科技及上下游企业,150个地下车位和在建的停车楼可满足足量的停车需求,24小时空调覆盖贴合科技企业机动性办公需求……万科时代中心项目负责人焦俊韬博士告诉记者,启航智能科技大厦自元旦启动招商以来,已成交13000多平方米,其中70%是科技企业,“我们并没有选择租金最高的金融保险业,看中的正是环天南大的‘启航湾'数码科技集聚区、产城结合的地缘属性。目前,新浪总部的审核中心和新浪天津已签约入驻。”
启航智能科技大厦可以说为智能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围绕科技企业从业人员需要,引进24小时便利店、咖啡、简餐等轻零售品牌,将连接层打造成‘新浪、瑞幸、万科'三方联名的主题咖啡店,还面向楼内企业提供共享会议室、路演大厅及休闲服务。针对科技企业对人才公寓的需求,我们配套了2000间‘泊寓',配套独立卫浴、人脸识别门禁和免费的健身房。”焦俊韬说。
更加吸引企业和人才的是完善的服务和产业链助力。启航科技大厦将引入南开区科技企业服务中心,以及导入南开区高端人才中心的服务,为列入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人选等9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和社交服务在内的四大类服务事项,内容涵盖人才落户、职称评审、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创业指导、项目对接、专题培训、学术沙龙等。据悉,市区联动成果转化平台也将落户该大厦。
为了更好的实现科技产业集聚,为楼宇内入驻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万科还将导入自身和合作方、产业生态链,如万科冷链物流等,同时南开区政府也协同万科,导入国内外知名的科技生态链企业,如海尔生态链、微软生态链,合力为科技类企业的孵化打通实验平台、检测平台及产品生产平台,拓宽市场,提供发展助力。
南开区明确提出要建设以西部片区特别是西营门2.2平方公里、创业十字街区和青年湖-鞍山西道延伸片区三个核心区域组成的“启航湾”创新产业区。“协同创新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从‘科技南开’到‘创新南开’,科技创新仍是主战场,关键在启航湾。”王世瑄介绍。
记者手记:
创新的活力何在?南开的活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在采访所见一个个年轻而充满干劲儿的创新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华来科技公司,创业4年,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两位留法博士林振华和姚坤良带着科研成果归国创业,一头扎进科研实验室,至今这家只有2个人的公司,已经赢得几宗订单,成为业界的一匹黑马。在科研路上一间间实验室、工作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脸上是对未来满满的笃定。
林博士(图左)和姚博士在调试“多旋翼无人机核素识别仪”。华放科技的创始人是两位留法博士,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核探测,致力于生成研发最新型放射射线分析与监控设备和生化光电设备,打破核心技术由国外垄断的现状,将产品由国外引进转型为自主研发创新型国产品牌
创新的活力,或许还来自南开区各职能部门服务企业不知疲倦的精力。新设立不久、还只有6名工作人员的区协同创新办,在带记者走访的同时不忘宣讲政策、帮扶企业,企业有难题,立即协调、马上就办;刚刚完成机构改革、挂牌不到3个月的南开区科技局,一人多岗、首问负责、追踪到底,把“保姆式服务”一以贯之。
创新的活力还在深蕴在南开血液里的科研原动力。曾经一下午走访三家企业,三家都有着天津大学的“血缘关系”。背倚两所高校和诸多国家级、市级科研院所,让南开区喊出的“创新”二字格外有底气。大学道、学府街、科研西路,让人印象深刻的路名浸润着学府独有的气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创新南开不竭的动力源泉。
未来已来,“启航湾”里千帆竞渡;华厦正起,奋斗者们快马加鞭。
海河传媒中心蹲点调研组记者 廖晨霞 胡凌云
津云:https://www.app.tjyun.com/share/app/ve/app/newswebshares.html?isdetail=0&newsId=037174357&nat=0&ecAppId=44&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platform=Android&needRefresh=false
(编辑 刘晓艳 陈铮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津云:科技助力升级“创新+”时代——创新南开引领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 王伟中会见李家俊一行
- 金东寒一行赴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调研
- 中国青年报头版:天津:节俭节约将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参考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教育报评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抗战胜利纪念日 天大学子激扬爱国正能量
-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师生打造“带不走”的扶贫队
- 新华社:百万大学生齐颂中华
- 司法鉴定与庭审实质化改革理论与实务高峰论坛在津隆重举行
- 今晚报头版:凝聚城市区位优势特色 助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开花” 天津走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前列
- 天津大学成功举办中日知识产权法论坛
-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志愿者为家乡农产品代言
- 天津广播:为了国之重器——不回家的天大科研工作者
-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一行到天津大学调研
- 机关党委开展机关科级干部能力提升系列培训 ——“跨部门沟通与协调”专题工作坊
- 天津大学召开“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启动暨建设方案咨询研讨会
- 北方网:【津云微视】“天津大学培养了我,天津医疗队来救我”年过80水利部专家感恩天津医疗队
- 天津日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
- 天津日报头版:天津大学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 津云:天津大学举办红色经典读书活动
-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引发强烈反响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